第1851章 娜塔莎在自行车店(2 / 4)

途上,娜塔莎一直侧坐在吉尔的老自行车后座,为了安全,双手还下意识的扶着吉尔的腰。

她已经想好了,如果可以,自己可以做他的妹妹,至少也是比同学关系再高一级的朋友。为了确定这一关系,找一个机会再仿照东方的那种仪式,喝一杯滴了血水的伏特加。

是的,娜塔莎在沼泽地就是和杨桃拜了把子。

她学到了一种特殊的“东方式人际关系”,那就是歃血为盟。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经过一个仪式,立下誓言成为兄弟姐们,以后就像真的兄弟姐妹那般互相帮助。

自出了校门后约莫三十分钟,两人终于抵达了作为目标的自行车店。

“哇!我已经看到了。娜塔莎你仔细看,商店里有崭新的自行车。”说罢,吉尔开始加速,生怕其他市民跟他抢。

彼尔姆市有多个自行车店,只因任何时候它都算昂贵的交通工具,战前能购买它的人可是要破费一番。

不过,随着人民生活状态越来越好,许多工人有了钱后先是想方设法填饱嗷嗷待哺的肚子,再积攒一笔闲钱,在“斯大林楼”中属于自己的住宅增添一些家具。毕竟,买些锅碗瓢盆板凳桌子,这些都属于私有财产。

到了最后,他们才会考虑购置交通工具的事。

实际上苏联当局对公民购买私家车并无限制,他们也无意做出任何限制。因为苏联于诸如德国美国的国情完全不同!

德国的小胡子上台后,声称要研发一种德国老百姓都买得起的私家车,德国确实做到了。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德国的重工业全面向军事工业倾斜,战云密布的1942年,德国人也无法再购买廉价私家车,甚至他们用帝国马克购买最基本的粮食也受到数额的限制。

苏联则又是另一番光景。若不是斯大林在大萧条时期趁机疯狂挖美国的墙角,也不会有苏联汽车工业在三十年代的崛起。

但苏联碍于现实中极为巨大的战争威胁,其生产的汽车几乎都是军车。

他们从美国学到了本时空一流的小轿车生产技术,结果城里街道穿梭的轿车几乎都是美国原装进口。

因此,一位普通的苏联公民,他的十年积蓄根本买不起一辆国产或进口轿车,即便他通过合法方式得到一笔巨款,在买轿车的问题上还面临着有价无市的窘境。私家车?不!它是极为罕见的东西。像是彼尔姆的许多机关单位,公车还是用军用卡车充数。整个彼尔姆市,一座一百多万人口的苏联式的巨型城市,每天在大家上跑的小轿车绝对超不过二十辆。因为它们太稀少了,有心的市民通过记住其车牌号,老远就能看到它,并知道它是从哪个机关开出的。

公民买不起小汽车,同样,他们购买自行车也是需要破费与排队的。

苏联公民的婚姻,男方能拿出一支国产钢笔,能拿出一辆质量极好的友谊牌自行车,他必将受到许多姑娘的青睐。

所以说彼尔姆中学的射击俱乐部,大部分成员都有自己的自行车,他们是“土豪俱乐部”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吉尔的后车座坐着的姑娘娜塔莎,因此事针对她而冒出来的八卦言论,亦是一种必然。

只可惜,一些善妒的姑娘嚼舌头,所谓那可哈尔科娃用脸蛋得到了邮局局长儿子的心。他们只是看到了表明现象而主观臆断。实际呢?若仅仅论财富,整个彼尔姆的学生都是相形见绌的。

吉尔丝毫感觉不到娜塔莎怀揣多达三百张最大面值切尔文银行券会有什么担心,她就不担心有歹人试图抢劫?

一路之上她非常平静,恍若斜挎包里就仅有几枚戈比硬币。

当然,一笔巨款如此,至少花费一百张银行券,也就是一百张五卢布的钞票,才能购买一辆自行车。如此堪称铺张又不理智的消费出自一个来自莫斯科的姑娘之手,吉尔岂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