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疆博物馆一楼(2 / 4)

色的大理石墙面将整个大厅装扮得金碧辉煌,墙上两幅巨大的浮雕,展示着古丝绸之路文化传递和交流的盛景。一座1:60万比例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貌模型》圆形沙盘,让人能直观清楚地看到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

西域都护府沙盘力求表现的主题是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置的西域都护府。

《新疆境内丝绸之路示意图》版心面积为10平方米,模型悬挂,模型表现了新疆境内各条丝绸之路走向,运用光电显示和控制技术,对丝路的南道、北道和中道分别进行动态显示。

新疆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自四、五千年前直至近代从丝绸之路发掘及收集的一千多件珍贵文物。

这里展出的文物有石器、陶器、木器、文书、毛、棉、丝织品、青铜器、铁器、玉器、各类雕塑、绘画、岩画、金银器、货币、食品等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这些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证明,早在公元前,新疆就列入了中国版图。

主要展示的珍品有:

双熊铜方盘,青铜铸造。呈正方形,盘壁直立,宽沿向外平折,盘底有方座。盘内相对两角各置一熊,呈坐姿相对,前肢双掌合握,中一小孔,原当插有东西。双熊造型写实,熊态可拘。从一些迹象看,盘内可能还有别的雕塑,所以寓义难辨。相似的方盘在伊犁河流域发现了不少,在阿拉沟墓地也发现了相似的方盘,足比较高。这类方盘一般认为是祭祀用品,也称作祭祀盘。

青铜武士俑,高40厘米。1981年出土。头戴高筒尖顶弯钩宽沿帽,上体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体格强健。据分析,该俑的身份当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区的古代塞人武士。

铜洗手壶,用锻打的方法分别制出各部位,以铆接、焊接合成一体,并錾刻、剔雕纹饰。铜壶整体造型秀美,有盖及耳,细颈,扁圆腹,喇叭形圈足,长长的细流嘴立起曲向前面,有很强的艺术感。这是维吾尔族生活中传统的注水洗手用具,并以维吾尔文字及花卉纹饰进行装饰,即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件精质的工艺品。

阿尔卡特石人,由花岗岩石精刻而成,身材魁梧,相貌威严,大眼阔脸,八字胡须,颈饰项圈,身着窄袖翻领长衣,右手托杯于胸前,左手在腰间握长刀,腰系宽带,腰间左侧佩有小刀,脚蹬皮靴,呈八字形面东而立,它生动反映了自公元6世纪活跃在北疆草原尚武好战的突厥贵族武士的形象。

恰尔格尔鹿石,在富蕴县东北34公里处出土的约公元前十世纪的恰尔格尔鹿石,仔细看那块鹿石中的图案,不难发现五只鹿正逆风艰难地向太阳飞去。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仿佛也飞到了鹿石盛行的年代,看到了亚欧草原上,游牧人家途经鹿石虔诚膜拜的盛景。

鸭形壶,黑陶,手绘。敛形椭圆口,腹部鼓起,尾部缓收上翘,颈弯。背面有凸起的棱条,扁尾,整个器形好似一只浮出水面的鸭子。

茧形壶,通体施红色陶衣。手制。小口直颈,椭圆腹。肩部堆贴形似蚕首,身有轮节的泥条。

单耳带流驼纹陶罐,夹砂红陶,椭圆形敞口,流嘴,竖颈,单耳,圆腹,小平底。用赫色颜料绘制出驼纹图案。其中一峰骆驼扬颈张嘴,双峰,弓四肢,撅后臀,作欲起身状。另一峰仅存头部。这幅写实与抽象结合的画面,虽内容简洁明快,但给人以畅想和无穷的回味。

彩绘骑马俑,用木料分段雕刻出人物的上下身和马身、四肢,再粘合成整体,接缝处贴纸,然后彩绘而成。为当时仪仗队中的骑马武士和骑马文吏俑。

彩绘木胎宦者俑,这组俑像冠服相同,面目表情各异。但均无髭须,明显具有阉人特征。这类俑属“半身俑”,分别雕出头部及胸部,而下半身是用木片粘合而成,外罩黄色绮袍,束以黑色纸带即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