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黄云(1 / 2)

春秋少年志 南雁斋 2356 字 2020-07-29

屈荡因为听不清苏遇的话,问了句“你说什么?”

“没什么。先送淮姑娘,我待会儿再跟你解释。”苏遇语毕,神色掠过一丝深沉。

结合淮念刚才说的巴国佷士,苏遇总算能确切明白这两天发生的事情都是能联系起来的。他总感觉杀害史老的那名黑衣人与毒害斗御的那一帮刺客,是同一伙人。

原本的他确实曾以为斗御的死是若敖一族内斗的结果,推测斗家可能知道他逃叛故而追杀,因为屈荡说过斗御死前的语气明显认得杀他的人,那些人没有取走任何东西,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单纯只要斗御的命。

但毒杀却一直是一个疑点,因为以苏遇对若敖一族的了解,斗家杀人,从来都是光明正大见血,并不需要隐晦至此。若不是江湖仇杀,这种做法更像是外国细作谋害敌国权臣的手法,但因为他们不针对布防图,也并没有留投诚士兵的性命,所以一开始就给了苏遇错觉,排除了晋国细作的可能。但他没想到,真正想要斗御死的会是巴国,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申息之帅一死,楚国的中原防线的变会动荡不安,这就是巴国的目的。苏遇已经不敢在细想下去,因为巴国实在隐藏得太深了。因为要指证是巴国杀害斗御,至少得确认巴国佷士会使‘碎骨香’之毒。

也就是说,斗御被毒杀的这件事与巴国有关,只留于苏遇的推测。要证明两批黑衣人同样来自巴国,他并没有直接证据。毕竟刺杀史老的那名佷士没用‘碎骨香’,而以‘碎骨香’毒杀斗御的黑衣人因为能全身而退,所以无法确认他们身上是否有一样的纹身。所以现在‘毒’和‘纹身’这两项要素,只个别出现在两件事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与确认。

淮念没有说话,心里却不知为何,隐隐有一丝不安。自苏遇听说斗御一事与巴国有关后,似乎就一脸深沉。而他身上的那股香气又像是消失了一般,所以淮念觉得刚才或许是自己的错觉。

南城门下,未见牧都的身影。苏遇远远朝城门望去,忽然觉得城外路的尽头十分遥远。

其实,若不是淮念刚好来息县求药,选地那一次相见后,他与她的人生也不会再有交集。

三人停在城门下,等着牧都。

却未曾料到,一股杀气正暗暗破风而来,直逼苏遇背脊。

袭来的暗器是银铮铮的龙须钩,末端连着锦套索,套腕的主人黄云一身黑衣,屹立在屋瓦之上。

锦套索迎风破开一道银光,直取苏遇心脏处。幸而背对的苏遇反应极快,于雷霆之际侧身闪躲,刹时抽出佩剑,在一瞬间卷住了套索,顺势向自己奋力一扯。

黄云借力从瓦顶纵跃而下,刻意松了套索,运行内力解绑了困在苏遇剑上的龙须钩,极速卷回锦索,继而变招直发苏遇咽喉处而去。

这一次的攻势更为逼人,距离缩短的锦索攻击无法轻易闪身躲避,苏遇下意识以剑面抵挡,殊不知龙须沟却借势趋紧剑身,使苏遇难以无法挣脱,双方一时陷入胶着。

此时城门附近的所有人都已被这场打斗驱散精光,淮念刚要取出银针,却见身旁的屈荡垂手执笛,向着黄云的项首破风而去,身姿速度如电光。

淮念才暗暗思忖原来他也会武功。

只可惜这笛子尚未触及敌人的发丝,便见黄云凌空倒翻,借着腾空的力道趋回了锦套索,同时避开了屈荡的袭击。他继而灵敏反手一套,轻易便捆住了屈荡的身体,一瞬间屈荡失了神,他平日自诩功法以快为傲,想不到如今竟有人能困住自己。

此刻黄云左手掐住屈荡的咽喉,眼神凌厉,仿佛在警告另一边的苏遇别上前。

谁知,屈荡回过神,嘴角一牵道“一条破绳子就想捆住本公子?”

只见他右手起势,手中的笛子灵活一推,直戳黄云腹部。黄云猛不及防,只能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