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半是前因半是果(一)(2 / 3)

疆道红尘 云上芥蚁 3619 字 2020-11-17

张,让段少华心里暗笑,趁机朝宋毅伸出了一只手,对他说“让我看看羊髀矢。”宋毅把手往裤子口袋掏去,可是与琳娜挤的太紧,不小心碰到了琳娜的大腿,触电一样把手缩了回去,朝段少华瞪了一眼,做了一个算你赢了的表情。

机场离市区也就是十几公里,因为是出差,不知道要住多久,他们几个决定住在短租公寓。那座公寓是一幢很老旧的6层楼房,从外面一眼便看出是前苏联当年建筑的风格,沿街的窗边修葺成拱形的样子。在小区里可以看到架设的水管穿梭在头顶,刷成明晃晃的颜色,楼道里楼梯扶手红色的栏杆下面是粉刷一新的湖蓝色铁管,好像走进苏联老电影一般。

俄罗斯小伙子开了两道大铁门才走到的公寓的门廊里,却看到有一个胖乎乎的大妈悠闲的坐在走廊里抽着烟,无所事事地看着楼下发呆。表面破旧的老楼里,让人意外的是屋里的家具精致而温馨,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绣花的桌布与窗帘,其他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明天杨丽丽也要从莫斯科坐飞机来阿拉木图。她为了省钱本来计划坐火车过来,可是坐火车要三天三夜的时间,杨杰担心路途安全,又思女心切,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坐飞机来,不要为了省点钱那么受累,杨丽丽在电话里里惊呼,爸爸,火车和飞机的差价那可不是一点点钱。

段少华想到第二天就能见到杨丽丽,兴奋地在自己房间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索性披衣下床,来到宋毅的住处,想和他聊聊天。

宋毅正翻看一本杂志,见到段少华,忙招呼他做下,把手里的杂志递给段少华,让他看一篇文章。

那本杂志有点年头了,不知是哪任房客留下来的,文章的题目叫《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岁月》讲述的是中国伟大作曲家,《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等大量抗日爱国歌曲的曲作者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一段人生旅程。

文章说道,1940年,冼星海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到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和配乐。1941年6月德国侵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流落到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府阿拉木图。战争年代,局势一片混乱,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

1942年12月,是冼星海最艰难的时候,一次阿拉木图的一场音乐会结束,曲终人散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见到了怀抱小提琴茫然无措的冼星海。12月的阿拉木图寒冷异常,而冼星海连件厚大衣也没有,拜卡达莫夫看出冼星海健康状态极为不佳,就把他领回家里。当时实行战时供给制,拜卡达莫夫家里分到的面包食品也非常少,但他们把冼星海当做一个家庭成员,和他共同分享有限的食品。

冼星海不会说俄语,只会说汉语和法语。拜卡达莫夫在邂逅冼星海的第一面就决定收留对方,几乎没有考虑这个中国人在家里寄住多长时间;是出于拜卡达莫夫的悲悯情怀和善良心地,抑或出于音乐家和音乐家之间惺惺相惜的心意相通,总之,冼星海算是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这段时间,冼星海继续奋发工作,创作了哈萨克题材的英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和22首哈萨克民歌。拜卡达莫夫看重冼星海的音乐天才,把他推荐到新成立的科斯塔纳音乐馆做音乐指导。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了拜卡达莫夫一家,离开了阿拉木图,前往科斯塔纳。一年后,冼星海在巡回演出时患肺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冼星海逝世后,拜卡达莫夫一家才从莫斯科的报纸上看到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的消息,上面写着“冼星海又名黄训”,才知道自己接到家里来的中国音乐家黄训,就是中国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段少华看完这篇文章,惊讶不已。《黄河大合唱》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