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穷途末路(1 / 2)

孙权麾下的文臣武将们,接过张俨的战书观看。

其略曰

本公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表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豫章,一决雌雄,定江东之归属。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文臣武将们看毕,皆议论纷纷。

鲁肃当先出列,问道“主公尊意若何?”

孙权脸上看不出表情,半响才闷声闷气地回了一句道“未有定论。”

文臣武将们早就在等着孙权的表态,看见他仍是不置可否,堂中又是一阵嗡嗡的讨论声。

张昭当然有些忍不住了,出列劝道“主公,张俨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

“且主公大势可以拒张俨者,仍长江也。

“今张俨既得天子诏令,电视得了天时,后又得荆州水军,便是得了人和,如今更是越了长江之险,地利已在其手中矣。”

“如此张俨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势不可敌。”

“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已经看出东吴这个势力已经走到了末路,更看到张昭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皆赞道“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仍是沉吟不语,脸上已经隐隐有了几分怒色。

张昭对此如视若不见,继续说道“主公不必多疑。如降张俨,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孙权低头不语,心里头早已经骂开了,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那他的下场如何呢!

难道他引颈受戮吗?

须臾,孙权再也按耐不住,借口起身更衣,挥袖出于后堂。

鲁肃随于孙权身后,也是走出了堂中。

孙权心中一动,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意思,乃执鲁肃手而言道“卿欲如何?”

果然,鲁肃面容俨然而道“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张俨,惟将军不可降张俨。”

孙权如逢知己,问道“何以言之?”

鲁肃幽幽答道“如肃等降张俨,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张俨,欲安所归乎?”

“到时将军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

孙权听了这一番话久久无言,叹道“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但张俨新得刘表之众,近又过长江天险,恐势大难以抵敌。”

鲁肃闻言亦无有妙策,两人相视而叹息。

~~~~~~~~~

又过了半个月,孙权等人日日商议,可就是没有找到打败晋军的办法。

孙权倒也不是没有派人前往庐江,欲寻找张俨谈判。

可是派出去的使者连张俨的面都见不到,接待他的只是晋军的军师祭酒戏志才。

那戏志才连孙权给的条件都不愿意听,只对使者直言相告道“晋公受天子诏令,必得江东之地而还。”

“尔等可回去告诉孙权,无非只有两条路,或战,或降,再无其他出路。”

等到孙权再派使者过去的时候,对方已经不愿意再接见他们了。

孙权军中的粮草早已告急。

如今他的手里缺少地盘,只有半个豫章郡,根本养不起十万大军。

在艰难支撑了一个月之后,孙权只能够将士兵们的一天三顿,改成两顿。

在半个月之后,连着一日两顿都保证不了了。

孙权无奈又只能下令,将军粮从干货改成稀粥。

这样自然引来了大量士兵们的不满,有近两千士兵闹起了营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