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崇祯问策(三)(1 / 3)

汉元1836 舟至九天 534 字 2020-03-16

崇祯仔细端详了刘锡命一会儿,越看越觉得心中满意,如此气宇轩昂之士才算得上国家栋梁。

察觉到了刘锡命眼角的小动作,崇祯微微一笑,“新安伯不必拘谨,你方才受封,礼数上有些不通也是正常,朕不会多怪的。”

刘锡命赶忙再次躬身,“谢陛下,臣还未谢过陛下赏赐之恩,臣本微末之才,幸得陛下赏识,赐予厚爵,敢不肝脑涂地以效犬马。”

“你知道便好”,崇祯满意地点点头走下御案来到刘锡命身边。

“封你为新安伯一事朝中阻力甚大,你毕竟方才弱冠,又只是个秀才,朝中诸官难免有些意见。”

崇祯笑着说完语气一转,“不过朕却不这么觉得,有功就赏,此乃祖制。爱卿护卫皇家陵寝功在社稷,就算年幼又如何,朕依然信之。”

他看了看刘锡命稚嫩的面庞,“今日一见,朕更觉得没有看错人,爱卿一表人才,更兼忠勇皆备,往后若是能发奋用功,未尝不能成为国家栋梁,汝其勉之。”

“谢陛下勉励,臣必定时刻砥砺,以有用之身报陛下隆恩。”

刘锡命再次跪倒在地拜谢道。

崇祯挥了挥手示意他站起身来,“多的话也不多说了,你才从凤阳赶过来,对于流贼可有什么认识?凤阳一战情形如何,你给朕详细说说。”

这是要考较自己?

刘锡命心下一凛脑袋飞速思考起来,凤阳之战倒是好讲,他一边讲述当时的经过一边思考着后面的话题。

“……臣以为流寇已然是本朝心腹大患,眼前需得尽快剿灭才是。”

崇祯听到这话挑了挑眉,“这话不用你说朕也知道,关于如何剿贼你可有什么想法?”

刘锡命微微转头看了看一旁殿柱后隐约露出的一名身着青色官服的人影,这不会就是负责写起居注的官员吧。

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对话一般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整理记录,以后将作为重要的史料存档,这档口刘锡命不得不谨言慎行。

他自然听出了崇祯语气中的不满,不过考虑到殿中的其他人,他只能斟酌再斟酌,良久才说道:

“陛下,臣以为流寇之患首在治理地方,其次才是剿灭,否则天下民不聊生,即便剿灭了眼下的流贼,还会有其他流贼蜂拥而起。”

“新安伯,慎言!”

王承恩站在一边,听到刘锡命这话吓得他脸色大变,竟然不顾宫中规矩直接朝刘锡命呵斥起来。

刘锡命也被他这一声吓得脸色一白。

他这才想起来,在皇帝面前说天下民不聊生,岂不是说崇祯自

己无德?

草草草,真是大意了。

“陛下恕罪,臣本山野之人,说话没个章法,臣的意思是……”

刘锡命一脸慌张地想要解释,谁知崇祯径直闭上眼睛挥了挥手,良久才睁眼叹了口气。

“爱卿是难得敢向朕说实话的,朕不怪你。”

“天下大乱,百姓流离,皆朕之过也。”

“陛下!”,王承恩和刘锡命两人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

刘锡命向前抢出一步,“此事如何能与陛下有关,天下纷扰,以臣所见,一为天灾,二为,臣就算身在民间也听闻陛下夙兴夜寐,只求国家太平无事,陛下为天下之主已然尽力了。”

王承恩一边替崇祯抚背按摩,一边欣慰地看向刘锡命。

崇祯听到这话转头看向刘锡命,“那你说天下之乱到底是为何?又如何能治?”

刘锡命头皮有些发麻。

好在他多少对这些问题有过思考,如今心思电转立刻想到了变通的说法。

“陛下,臣不过一介生员,如此国家大事陛下自当向阁臣部官垂询,臣不敢置喙。”

崇祯脸色一板,“朕要你说你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