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兵入关(1 / 2)

汉元1836 舟至九天 574 字 2020-03-16

大家总说东林误国,对此刘锡命自然不会完全否认。

东林和复社这帮人都是读书人,身上也都带着这个时代读书人皆有的毛病,比如只会夸夸其谈,大多眼高手低等毛病。

但要是将大明亡国的原因归到东林头上,却也有些过了。

无他,即便是在整个崇祯朝,东林能够主政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数时候崇祯恰恰信任的是如温体仁这样的齐楚浙党。

要怪就怪东林的名头实在太盛,盛到连崇祯都十分忌惮。

在大运河上的时候,刘锡命便从王承恩那里套出来了不少话。

“陛下素以东林为忌,言其人只知徒务虚名,且私成党羽,必于朝政有碍。”

王承恩还专程提点了几句,这时刘锡命才发现,对于自己的行踪,朝廷方面掌握的还是比较清楚的,由不得他不小心谨慎。

进京之后,刘锡命陡然发现,真正身居高位的东林党人其实没几个,反而如周延儒这样高官的还需要张溥等翰林帮忙摇旗呐喊。

东林党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还是在弘光朝重建之时,毕竟是在江南有地理优势。

正是对于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刘锡命并没有第一时间联络张溥等人,一直等到上次那个书吏之事后才想到这点。

有张溥等地头蛇在,关于吏治改革的消息才能得以快速传开。

虽然对复社中几人的为人比较敬佩,但是刘锡命此刻也在心中不断的提醒自己,尽量不要和东林复社牵扯上太深的关系,至少不能让崇祯以为自己和他们是一党的。

“乾度兄打算接下来如何做?”

张溥捋须而笑,“此时主动权已经在我等手中,如今自然是静观其变,倘若温长卿还想像以前那般,那便是给了我等弹劾的机会。”

“那若是他真的秉公而为了?”,刘锡命好奇问道。

张溥脸上闪过一丝轻蔑的笑容,“温贼岂会有如此心思,若是改弦更张,其必有他谋,到时我等便要搅黄此事,让陛下知道他不过是一介溜须拍马之辈。”

呃,刘锡命心中汗颜。

你们这都是什么骚操作,为了反对而反对?

刘锡命作为吏治改革的提出者,虽然他明白这路子不大行得通,但若是真的能做成的话,对于朝政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然而张溥这话却说得明白,无论如何,东林等人都不会让其如愿。

这个瞬间,刘锡命登时醒悟过来,自己终究和这帮人不同。

看来还是

要靠自己啊,刘锡命心中叹了口气,不再谈论这件事将话题转到别处。

随着五月下旬的临近,京城内的风声也越来越躁动,关于吏治改革的各种猜测、流言甚嚣尘上。

刘锡命本想提早抽身,但是恰恰因为吏治改革的争议较大,崇祯反而数次召见他这个提议者想要咨询一些有用的信息。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榨干了自己所有的经验,刘锡命总算勉强将崇祯忽悠了过去。

温体仁显然也察觉到了朝堂和民间的诡异,对于吏治改革始终不肯拿出最终的方案,免得被他人攻讦而上。

张溥等人摩拳擦掌等候多时,却迟迟不见浙党有所动静,一时间几方人马陷入了僵局。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骑从山海关而来的骑士打破了朝堂上诡异而又宁静的气氛。

“黄太吉废诸申之名,自称满洲?还建极称帝,国号大清?”

刘锡命从书房的座位上惊坐而起。

“朝廷如何反应?”,他看向前来报信的张溥家人。

“朝中诸公已然怒极,众多大臣当着陛下之面便开始破口大骂,御史都管不住。”

呵呵,这特么不就跟强烈谴责一样吗,刘锡命心中吐槽,挥了挥手示意这下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