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返航(2 / 4)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32 字 2021-10-20

想把家人接来。以前老百姓活不下去下南洋那是死中求活,如今这大岛上有大明海军保护,有不开眼的敢来打劫,海军官兵定让他有来无回,

郑和相信凭着华夏百姓的勤劳,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把这个大岛建成鱼米之乡。

既然有人愿意留下驻守,郑和当然求之不得,不过郑和也提出要求,海军可以无偿将他们的家人接到大岛上,但是来到大岛的百姓也必须要交税,税赋将由陛下派来的民政官收取,税率多少由朝廷定夺。

海军官兵自然没有异议,他们的家人在大明佃租地主的土地也一样要交税,来到大岛交税也完全合情合理。毕竟朝廷还要派兵保护他们,养兵那也是要花钱的。

郑和倒不是看上这点儿田税,对于这种新开辟的拓殖之地,海军少贴点儿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指望田税收回成本那得猴年马月。

沿着航线设立基地的目的是为了给过往的船只补给,能够就地补给,腾出来的舱位就能装在更多的货物,货物数量越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

这才是沿着航线设立基地的根本目的,至于这样一块土地将来会不会有收益,那是朝廷考虑的问题,不再海军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也就是郑和政治敏感度高,知道这税收是国家主权象征,若是一开始没有议定好征税的规矩,将来再想征税那就要颇多周折。

船队返航到旧港布政使司的时候,与王景弘的主力舰队相遇,二人是多年的上下级、老搭档,再次相逢都是泪眼朦胧。

在旧港港口,王景弘率先拜倒在地道:“卑职拜见提督大人!”

郑和双手将他搀扶起来道:“你我兄弟多年,不讲这些虚礼,等咱家这次回到京城后,就向陛下请辞,回南京颐养天年。

以后大明海军就要靠你来掌舵了,你还年轻,大明的未来可期?”

王景弘知道郑和是真的想退下来,一生征战下来老人家的身体早已亏空的不像样子,皇帝陛下也是知道郑和身体不好,才不准他出远海。

这一次出远海是郑和自己坚持要去,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上说:臣已经风烛残年,一生之中,前半生跟随太宗南征北战,后半生替太宗皇帝扬威海外,与陆地相比臣更钟情于大海!财富来自海上,危险亦来自海上。

臣本乱世以奴童,幸得先帝不弃带在身边教导,臣学有所成。先帝对臣有大恩,此生肝脑涂地难报陛下之万一。

今臣自感时日无多,若是再不登船远航,臣担心自己再也没有远航的机会。

郑和的奏疏写出了对永乐大帝的怀念,以及对大海的深深眷恋,说实话朱瞻基看到奏疏之后有点嫉妒他的皇爷爷了。

他非常清楚,郑和忠于的是他的皇爷爷,对他的效忠那是他是永乐大帝的孙子,而不是因为他是朱瞻基。

朱瞻基知道这是郑和最后的心愿,不忍拂了老臣远航的心。只能同意他带舰队远航,不过却嘱咐郑和一定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平安回来。

郑和从天津港出发的时候是宣德六年四月,返回旧港时已经是宣德七年的二月。没想到在旧港遇到了王景弘,两个老搭档见面自是有说不完的话。

在旧港海军基地的官廨里郑和问道:“王兄弟这次还是要去西夷之地吗?”

王景弘点点头道:“是!我大明把货物运到西夷,要比运到旧港的利润大的多。而且陛下让卑职此去西夷之地,多搜寻西夷的书籍,若是有西夷的读书人愿意来大明访问,一并将这些人带回来。

陛下说西夷与我大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方式,了解西夷的学问,有助于我们准确的判断西夷的真实想法。

同时东西方的学问碰撞到一起,可能会有新的学问诞生,也不知道这西夷的学问有什么好学的。”

郑和止住王景弘的话说道:“王兄弟,老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