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农业与工业(2 / 4)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6981 字 2021-11-09

“我说王二,如今这烧刀子是不是在天津设厂了?”

“周大人不愧是读书人,脑子就是灵光,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你想让老夫帮你做什么?”

“周大人,您知道这烧刀子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可是这高粱是老百姓的主要口粮之一,这天津的烧刀子酒厂的原料总是供应不足,天津开发区的老胡已经向我叫过好几次苦了!”

“老夫的江南也不种高粱,你找老夫也没用啊!”

“周大人,我知道你那里不产高粱,可是您在陛下那里面子大,能不能让陛下给天津的酒厂批一块土地,专门种植高粱,这样就能保证酒厂原料的供给!”

“这事你自己为什么不说啊!你可是陛下的心腹之臣啊!”

“我倒是没有向陛下提过,可是老胡提了好几次,都是泥牛入海!”

周忱端着酒盅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王二!事关土地政策,陛下肯定要慎重对待。若是各家工厂都以生产的目的圈占土地,造成百姓的口粮安全,那是要出大事的!”

“这······除了酿酒之外还有什么需要粮食呢?”

“谁说土地只能种粮食了,江南膏腴之地,因为利益驱使,大量的土地都种植成了桑田和棉田,江南是挣了钱,可是却连自身的粮食安全都保证不了,还需要从湖广等地进口粮食。”

王二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这工厂还真能侵占土地,江南遍地的织机就是在跟老百姓争夺口粮!

“周大人,晚辈明白了,难怪陛下不批土地呢!”

“你明白就好,不过你的高粱问题倒是也有解决的办法,你难道没听说过南平州吗?”

“南平州怎么了?”

“南平州的气候环境与山西差不多,非常适合高粱的生长,你们应该跟南平州总督弋谦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进口高粱。

不过我听说,他们南平州可是也推出了一款酒,叫做‘南平汾酒’,往来的大明船只上的船员都挺喜欢这种口感清冽的高粱酒,你们的烧刀子跟他们是形成竞争的关系。”

“不过怎么说这也是一条路子,回头我就跟老胡说一下,让去南平州的商船给弋大人稍信,商议采购高粱的协议!”

“这开发区的事应该不归你负责吧,你小子怎么这么上心!”

“哎!别提了,老胡总觉得晚辈是陛下潜邸时的旧臣,没事就在晚辈跟前唠叨,管着开发区太难了,那些工厂主太难伺候了,不是原料短缺,就是销售不畅。”

“老夫太理解胡元澄的难处了,老胡遇到的困难在上海开发区刚起步的时候全都经历过,他胡元澄还有陛下支持,将陛下直辖的几大工厂都迁到了他的园区内。

至少不用担心开发区没人来给捧场,上海开发区刚开始成立的时候,空有大片的空地,却无人前来入驻。

哪怕老夫给出前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依然是无人问津,那段时间老夫急的满嘴燎泡,生怕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那前辈是怎么将人气拉起来的?”

“既然没人敢于来开发区冒险,那老夫就向陛下请旨,请陛下将前两年上海海关的结余关税全部留在上海,算是上海开发区借的。

等到上海开发区有了收入,再还给內帑,陛下在看了老夫的规划之后,同意了老夫的请求。老夫发现这些有意兴建工厂之人觉得上海开发区太过荒凉,恐怕工厂建在这里不安全,还有就是担心在上海花大力气建起工厂,结果造出的产品却无人问津。

针对工厂主们的顾虑,老夫首先花大力气,将整个工业区用木栅栏围起来,同时招募了安保人员对开发区进行巡逻保护,保证开发区不被蟊贼袭扰。

至于工厂主担心的销路问题,老夫给他们担保,只要质量过硬,工厂卖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