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马尔萨斯陷阱与动员令(2 / 4)

不把这个问题理顺并解决掉,一旦到了灾年又将发生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土地绝收之后,农民再度失去土地,继而流浪迁徙;恶性循环终将持续。

就算赵新是神,他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整个东北亚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那种买一万台手扶拖拉机的愚蠢想法就别提了,维修谁来?零件加工谁来?技能培训谁来?现代工业化是个完整全面的体系,而不是靠着某个人的灵机一动。)

既然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那就只能增加可种植的耕地面积。

在十八世纪的时空里,这个需要的耕地面积就只能在外东北的广袤黑土地上找到。这就是赵新为什么不遗余力的要占据这块黑土地的原因。既然早晚都要占,那还不如早占。

只要家里有了土地,粮食够吃了,那些不甘于在田间地头上生活的国人自然就会去开枝散叶。那时候不用赵新抓壮丁,只要稍加引导,就会有人顺着阿留申群岛一路向东,去探索和占领另一片广袤的土地。

当天晚饭后,赵新召集了十一个穿越众到雷神号的会议室里开会,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了大家。

十一个人在听完赵新的一番话后,都陷入了沉默。有人理解了,有人还是懵懂。

话说这还是赵新第一次把自己对于解决这个时代困局的想法全盘托出。众人没想到眼前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年轻人居然要下这么大一盘棋!

过了好半天,陈青松点上一根北海镇生产的卷烟,口中喃喃说道“治乱循环,治乱循环……马尔萨斯陷阱啊!”

“老陈你说什么?”众人的目光都看向陈青松。

“马尔萨斯陷阱,其本质就是不断增长的农业人口和几乎从不增长的农业生产率!”赵新掷地有声的做着解释。

陈青松深吸了两口烟,开口缓缓道“赵总说的没错,就是这个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在农业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很容易出现人口增长的死循环。

粮食产量高了,国家兴盛,然后人口增长。人口上去了,农业生产技术不变,人均粮食供给就会下降,继而粮食短缺,最终爆发战争、疾病。

然后接着人口减少,再次循环。其实这个循环在封建社会就是个死局!无论是谁上台,也只能拖延,无法突破。”

洪涛开口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比如康熙、雍正两代开创了盛世,结果大清朝人口猛涨。到了眼下,就算乾隆再如何努力,也逃不开衰落的命运。”

陈青松点头又摇头道“也对也不对。现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如果满清能够抓住机遇,改善生产力,那么即便人口增加,粮食也是够吃的。可惜啊!”

刘铮道“那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怎么说?”

陈青松道“那只是外因。根子却还是在粮食压力上。所以领袖曾说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跳出‘治乱循环’怪圈的唯一办法。”

赵新继续解释道“历代王朝最初的危机不外乎‘财政’,财政不足才会导致战乱。而财政危机还是由于遭遇灾害导致农业生产被破坏,大量农业人口被迫迁移,形成对统治者危害极大的灾民群体。

朝廷要拨款救灾,就是想破马尔萨斯僵局,用富裕地区粮食—比如湖广或江南,帮助灾区熬过农业困难期,尽量减少灾民死亡。但实际上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一定会由局部灾难演变成全国性的问题。”

陈青松补充道“其实历朝历代对付这种局面只有一个办法,但却能做不能说。”

刘铮问道“是什么?”

陈青松冷冷的说道“自生死灭,见死不救!”

“没错!如果统治者有能力救而不去救,就会激发民怨;没能力救而放弃,就会出现民变。所以历来盛世衰亡、乱局开始,生灵涂炭。”赵新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