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鸦片贸易的真相(2 / 4)

要是鸦片罂粟种。”

鸦片,这个名字其实是源自希腊语“opion”,而阿拉伯人则叫它af。到了15世纪的时候,“鸦片”一词才出现在中国典籍中。明成化年间,甘肃守将王玺从回教徒那里习得了鸦片的提取方法。不过这种技术并没有推广,也没有在明代形成鸦片消费市场;此时的鸦片还主要是用于治疗痢疾、呕吐等病的药物。

赵新他们都知道获取鸦片是要用刀将罂粟果外皮划开,这在另一时空的影视作品里都见过。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收集后的白色在氧化后,会变成褐色或黑色固体,这种直接采集的鸦片被称为生鸦片,表面干燥而脆,里面柔软而有粘性。

而从一个罂粟头上只能得到半克生鸦片,所以要生产1斤鸦片就需要采集一千个罂粟果。生鸦片在经过溶解、烧煮或发酵的过程后,就成了熟鸦片。

只听拉维船长介绍道:“鸦片的品质要通过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加以甄别。好的鸦片质地相当坚实,小块透光时呈深黄色,大块时近乎黑色,有浓烈的气味,摸着没有沙沙的感觉。可如果质地很软的话,通常就不是佳品。”

让赵新等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鸦片消费群体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希金斯医生解释道:“最好的鸦片主要产自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贝拿勒斯,这些地方的鸦片统称为‘孟加拉鸦片’,不过品质最好的还要属比哈儿出产的。不过来自拉吉普塔那和中印度各邦的麻洼鸦片品质也很不错。”

这个时代对于鸦片的药用分析还谈不上,不过到了后世19世纪中期的研究发现,鸦片中含有的安那可汀对间歇性发热和疟疾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这一不会成瘾的部分,在鸦片中的含量只有5到6左右。

在一众英国人的闲聊中,便提到了印度人是如何消费鸦片的。

只听希金斯介绍道:“印度各地都有鸦片嗜好者,不过北部要多于南部。像北部的孟加拉、拉吉普塔那、中印度、古吉拉特、旁遮普等都是消费大省。在拉吉普塔那人和旁遮普的锡克教徒中,吸食鸦片极为盛行。”

刘胜好奇的问道:“他们怎么吸食?用大烟枪吗?”

希金斯诧异的问道:“大烟枪?抱歉,我还从没听说过。印度人都是把鸦片被做成小药丸或条块状,他们管这个叫‘阿布卡里’,要么直接吞服,要么就是和其他药物香料混合,做成一种叫‘巴拉古利’的小药丸。至于那些本地贵族,则是把鸦片混在饮料里饮用。”

“啊?”这下换成赵新三人懵圈了。

“先生们,其实印度人消费鸦片,无外乎三种目的。教的律法里禁止饮酒,印度教也反对酗酒,婆罗门更被严格限制饮酒。所以禁酒的教义使得印度人在宗教庆典中通过鸦片替代酒精,以制造喜庆气氛。”

丁国峰问道:“希金斯先生,您刚才说三种,那其他的呢?”

马奎斯船长插嘴道:“药用,这个你们都知道了。最后一种就是谋杀或是自杀。印度人处死政敌,一般就会给对方一杯搀了鸦片的水,连续喝一段时间,对方就会变成白痴。”

“那么鸦片贸易呢?”赵新终于提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拉维船长突然道:“赵先生,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最早将鸦片从果阿运到广州的,是葡萄牙人;之后还有荷兰人。我们现在每年跟清国的贸易里,鸦片只是很少一部分。伊丽莎号上除了那几十箱鸦片,还有糖、棉花、毛呢和印度出产的白铜。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卖给你一部分。”

赵新笑了笑,这话题不宜再提,于是几人又聊起了别的话题。

其实在场众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从明末到清代早期的鸦片贸易没有大规模兴起。这要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