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侠盗?(2 / 4)

就是五千多两银子,就为了招几个疍家兄弟?”

五千五两白银,这可是好大一笔钱,要说郑连昌不心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几十人,再加上家眷总共也就二三百人。这年月人不值钱,但问题是这钱拿了会有多大后患,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

几个人商量了一个时辰,还是没什么好办法。这事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对赵新的底细一无所知。就像郑一说的,开着这么一条奇怪的大船,打西洋人就跟砍瓜切菜,官府不敢惹,对自己这些人倒是客客气气,凭什么?

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郑连昌根本不敢答应赵新的条件。万一姓赵的跟葡萄牙人一样,把疍家人运到南洋当牲口卖了,那红旗帮的名声可就臭了!

“赵船主,我郑一求你直言相告,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海防同知衙门的人连船都不敢上?”

一个多时辰后,郑连昌等人再次见到了赵新。郑一不顾他阿爸的阻拦,直接就问了。看到儿子这么一根筋,郑连昌气的脸通红,心说傻小子,人家凭什么要你交底?!

“郑帮主,我知道南明的时候,你们郑家是奉唐王为主的,对不对?”赵新觉得自己只能出“大招儿”了。一句话忽悠人家跟自己北上,凭什么?就凭几千两银子么?

“确有此事。”郑连昌沉着脸点了点头。

“那你听说过赵王吗?”

郑连昌抬头想了想,似乎没什么印象,那年月这边一个王,那边一个王,乱世各为其主,谁能记得住那么多事。

“嗯。那前年和去年,满清八旗在关外大败的事你们听说过吗?”

郑连昌当然听说过,而且是刚听说不久。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清廷上下极力隐瞒,可去年福康安和阿桂兵败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广州。

话说福康安当两广总督时,以那位大爷的脾气,肯定会树敌。那时候福康安圣眷正浓,无人敢忤逆。可如今兵败在家思过,广东官场的人落井下石做不到,可风言风语还是传了出去。

而郑连昌这人有个爱好,经常出入烟花之地。此时广州城外最出名的就靖海门到幽兰门的扬帮妓艇,美其名曰花艇;他自然不会放过。郑连昌在那里有个相好的,头些日子还去过一次。这种地方,官商混杂,只要有钱就是大爷;所以朝廷和官场中的消息他也听到了一些。

“你是说?”郑连昌看着赵新,面露诧异。

“没错。所以你知道官府为什么怕我了?”赵新此言一出,郑连昌父子包括几个手下无不面色大变。

虾球仔那小子是个直肠子,赵新对他说话客气,又是好吃好喝,言谈之间就套出了不少东西。据虾球仔说,郑连昌的父亲,也就是香山郑家的开基人郑建深受郑成功的影响,当年郑建曾留下家训:子孙不得帮助外敌,要支持反清复明,不得残害无辜百姓等。言外之意就是郑家是这片海面的“侠盗”。

赵新对此不屑一顾,豪言壮语这种话历来都是说给外人听的。事实上如果郑家真的支持反清复明,历史上台湾天地会起义的时候怎么不见他们有所行动呢?

在赵新看来,广东海盗这个群体压根儿就不是为了穷人和社会正义而战的,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怀有发财和阶级转换梦想的掠夺者。像郑连昌的红帮在鲤鱼门收过路费,就是典型的山贼作风。

赵新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珠江口海盗最为肆虐的嘉庆时期,当官府海禁政策卓有成效,造成海盗无法立足之时,这些人便沿内河大肆攻掠村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甚至挖掘坟墓,取出棺材勒索事主。

嘉庆十四年,郑一的继任者张保仔率领红旗帮与郭婆带的黑旗帮,曾数次分头沿内河水道攻杀。“读书人”郭婆带率领黑旗帮在连续一个多月的分头行动中,共杀死约一万名百姓、乡勇和兵丁。这些人在将村子抢劫一空,放火烧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