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歪的邪的一起上(2 / 4)

姓从风而向化,握宪章之圣短,探精一之心传。臣不胜钦服。”

刘墉道:“皇上明君民一体之情,阐天人同符之理,尚悉治要,直揭本原。广大精微,发千古所未发,臣等受教!”

这两位把该拍的马屁都拍了,其他人只得叩首道:“皇上圣明!”

“都平身吧。”

此时只听和珅道:“这事是奴才失职。当年东台徐家逆案里,沈成濯那个孙女的下落一直没查出来。恳请主子治罪。”

刘墉也跟着道:“臣也有失察之责,请皇上治罪。”

乾隆微笑着道:“这事就不必再提了。朕若是因此事降罪于你二人,岂不是要遂了那赵新的意?都起来吧。”

等众人都起身坐回杌子,乾隆对庆桂问道:“庆桂,赵逆和俄罗斯的人纠葛你怎么看?”

庆桂连忙起身奏道:“回皇上。眼下赵逆在雅克萨关着数万罗刹俘虏,又打过了贝加尔湖,俄罗斯人定不会善罢甘休。明年肯定要兴大兵与赵逆打个你死我活。臣以为,不如趁此机会,向库伦和齐齐哈尔增兵,否则以赵逆的势头,他跟罗刹打完很可能就会回头南下。”

这位满清派驻东北的经略大臣是前天回来的,算上今天,乾隆已经连着召见了他三次。宁古塔的失利虽然令乾隆恼火,可他也知道北海军的武器太猛。这要是放在以前,明亮早就被赐自尽了。

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杰道:“臣请调张家口的驻兵北上,再由喀尔喀蒙古六部出一万,宁夏大营和甘陕大营组成西路,以对赵逆形成三面夹击之势。另由内蒙古各部并调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绿营五万北上支援齐齐哈尔、布哈特至墨尔根一线。”

乾隆面上不动声色,心底却叹了口气,他转头目视和珅道:“和珅,你怎么看?”

和珅虽不通军事,可钱粮上却算的很清楚,他回道:“臣以为万万不可取。这样大举发兵,军需调配根本供应不来。民谚没有米山面山盖不起房,国谚没有金山银山打不起仗!”

王杰道:“臣不这么看!”说罢,他再度俯身跪下,对乾隆道:“臣请皇上下旨,从湖北、河南、山东招无地佃农十万户,北上齐齐哈尔屯田,仅次一项,可为大军节省数十万粮饷。”

乾隆蹙眉问道:“理由呢?”

王杰道:“与其让赵逆在内地招揽流民在吉林开荒,还不如由皇上开恩,迁十万户到齐齐哈尔以北,闲时操练,农忙时种地,即可解决大部分粮草,还可戍卫边陲。”

和珅道:“臣以为不可。若是赵逆的大军打到齐齐哈尔,那可是白送给他十万户精壮。”

这句话可算戳在了乾隆的心窝子上。不说别的,眼下瑷珲城、宁古塔、三姓城尽落敌手,要是不夺回来,索伦兵的来源就要彻底断绝。关内八旗什么德性大伙都明白,眼下八旗里最能打的除了京营,就要属由索伦兵组成的天山旗营。之前明亮已经调走了三千人,再调肯定不可能了。

自从清廷宁古塔大败后,别说外蒙各部了,甚至连西北和青藏那边有些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乾隆缓缓道:“打太祖爷算起到朕,已是第六代了。太祖、太宗创垂大业,世祖统一万邦,圣祖圣文神武祗定天下,皇考上承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重熙累洽之昌期,积庆垂庥之厚泽。加以德盛化神,方才功成治定。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话朕仔细思量过,于家是败家之言,于国则是亡国之音,后人乘凉而不栽树,后人的后人也就无凉可乘。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因为不是代代栽树。一旦老树被伐,乘凉的猢狲自然一哄而散!

他赵新不是想学我朝太祖太宗么?朕偏偏不能让他得逞!王杰,庆桂,你们二人回去拟个条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