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北海镇的第一段铁路(1 / 4)

1791年4月2日,正当邓飞他们在巴达维亚取得初步胜利时,北海镇迎来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已经开工建设了一年多的伯力镇至黑龙江城铁路线第一期工程即将正式通车运行。

从3月30日开始,北海镇各地穿越众只要手头没有重要事务的,都陆续来到了伯力镇,准备参加通车仪式。

4月1日这天, 沈璇在赵新那半个警卫营兵力的护卫下,带着一岁多的沫沫也来了。与她随行的有阿妙、担任保镖的吴姑娘、陈二丫,甚至还有大病初愈的王贞仪和唐小等人。

这事吧,沈璇也看出来了,自己的男人虽然不是走到哪都处处留情,可也比花心大萝卜差不到哪去。眼下她最怕的就是赵新哪天再往北海镇放个金发蓝眼的罗刹女人, 到时候可就更乱了。

除此之外,汪中、段玉裁、刘台拱、洪亮吉、焦循、黄承吉等人也都放下手头的事, 跟着于德利和老尤等人一起来了。担任他们随行护卫的,是老拳师吴钟、柴如桂、高六庚和李清文等人。

至于广大群众,咳咳,老百姓们都忙着春耕,没工夫搭理什么“火车”,毕竟这年月守着五十亩地不愁吃穿,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人生顶点,没事瞎溜达個啥啊!

整条线路全长208.7公里,是位于伯力镇西北24.3公里处的伯力站,终点则是位于小兴安岭的阿克他拉山和布列亚山交汇处的奇穆尼镇。

“奇穆尼镇”是因铁路而起的新兴村镇,位于黑龙江左支流奇穆尼河的低地平原。此地原无名字,周边数百里在清廷的官方地图和赫哲人口中被称为“奇穆尼窝集”,属于奇勒尔赫哲人的居所。

本时空的吉林和黑龙江境内林木苍郁,遮天蔽日, 因落叶长年在林中堆积,导致水流不畅所形成的大片沼泽地带,被赫哲人称为“窝集”。

在前期的勘测过程中, 来自岛国的司马江汉带着手下的学生,在奇穆尼河的左岸、距离黑龙江河道257公里处发现了一座品质很高的煤矿, 经林子平等人确认无误后,上报“北海镇铁路建设委员会”,之后便决定在此设置站点。

由于勘测队在伯力到海兰泡近六百公里的路段上只发现了这一座煤矿,因此奇穆尼镇的地位便显得愈发重要,毕竟北海镇的火车是需要烧煤的,而伯力那里的钢铁厂更是需要大量煤炭。

北海镇要想全力开发地广人稀的外东北和东西伯利亚,要是没铁路,一切都将遥不可及,更别说及时调动部队了。也只有铁路,才能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牢牢的锁住,将成千上万的关内贫困农民运送到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各个定居点,将这片土地真正纳入中华版图。

赵新在白柏儿城(伊尔库茨克)的时候曾听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很能说明西伯利亚幅员之广,跋涉之艰难。当然了,这也可能是有人杜撰的。

说在十八世纪中期的时候,沙俄的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曾邀请勘察加半岛的六位处女到圣彼得堡觐见。这几位贞洁的少女在沙俄官员的护卫下,刚走到伊尔库茨克,就已经怀上了卫队军人们的孩子。等这些人再次跋涉了一万多公里,抵达了圣彼得堡时, 那些女人都已经怀上了头生孩子们的弟弟妹妹。

事实上马拉铁路在北海镇辖地内已经用了好几年了, 从蒐楞吉岛的金矿到虾夷地的北泉州煤矿,再到菱刈矿区都有。最长的那条是北泉州煤矿上用的,差不多有1.5公里长,三节车厢一次能拉八吨煤,用的都是之前跟清军作战缴获的蒙古马。

话说从伯力镇向西修铁路困难极大,虽说做做路碴的石头可以从八十里外山上开采,可铁路经过的地区都是处于冻土地带的沼泽;冬天冻的硬邦邦,春天解冻就成了泥塘。

最令铁路建设委员会哭笑不得的是,别看伯力地区的针叶林无边尤际,木材资源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