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初到安平港(3 / 4)

的缓解了李朝因制钱不足造成的货币压力,而国王李祘有了钱,便启动了“水原华城”的建造计划。顺便说一句,水原华城的设计者,恰好就是林若愚的好友丁若镛。

此时在一条广船的甲板上,和府的二管家马八十三恭敬的对身前一人道:“二爷,这里便是安平镇了。”

“唔,真热闹啊!”

说话的是一个不到四十的中年人,身着一件藏青玄狐风毛小羊皮袍,外头套着滚绣珠金线镶边玄色宁绸巴图鲁背心,头戴海獭皮帽子,面色白净,唇上两撇小胡子,修剪的整整齐齐,看上去竟跟满清第一号重臣和珅有几分相似。此人正是和珅的弟弟,现任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兵部右侍郎的和琳。

他这次来,可不是偷偷和北海镇拉关系的,而是受了乾隆的密旨,按照赵新和清廷达成的协议,前来接收一批支援福康安入藏的军需物资,之后还要将其押运到西宁。

原本北海镇方面的提议是将物资直接送到大沽口,刘全直接就给否了。开什么玩笑!大铁船要是再来,皇上非得砍他脑袋不可。

三条船停靠到位,一名港口办公室的人和两名持枪的警卫随即走上甲板,然后便开始询问。和琳就在一旁听着看着,也不插话,等马八十三掏钱的时候,就见他从钱袋里数了二十枚“一元”面额的北海银元,对方收了钱便开始写单据。

和琳这时注意到,北海镇的入港手续跟朝廷的海关完全不同,既无信牌,也无盖着大印的商照,而是在一个尺许长、半尺宽的淡绿色纸上进行登记。那上面有许多用黑线画好的大小不一的格子,前面标记着船只吨位、船长姓名、货主姓名、水手人数、乘员、停留天数、货物种类等等事项,登记的人只需填写在相应的空白位置即可。

不过让他惊奇的还在后面,登记的人用的笔并不是毛笔,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硬头笔”;等登记完毕后,又让马八十三在表格的左下方签了自己的名字。

当和琳以为对方会把淡绿色的纸撕下来交给己方的时候,就见那人将淡绿色的纸一翻,下面居然还有一页淡红色的纸,上面的内容和前面的一模一样,而且已经有了字迹,甚至连签名都有,只不过是淡蓝色的。

港口办公室的人这时将那帘红色的纸齐根撕下,递给了马八十三,然后便和警卫一同下船了。

等北海镇的人走了,和琳立刻问道:“马管事,这是什么道理?”

“二爷,这叫‘复写纸’,具体怎么弄的,奴才也不清楚。跟北海镇打交道久了您就知道了,好多事都透着一股子邪性。”

和琳拿过那页复写后的登记表打量半天,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北海镇居然连这种事上都有秘法,实在深不可测。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了这个“复写纸”还真是方便,要是沿海的各处海关乃至一些火票单据也能如此办理,那可真是省了不少文牍事务。

不过他很快又否定了这个念头,细看上面的笔划痕迹,和琳觉得除了纸,想必那种硬头笔也很重要。而大清治下用的都是毛笔,即便有了这样的纸恐怕也够呛。

他想了想又问道:“就交了二十块银元,再无旁的了?”

马八十三道:“回爷的话,确实就这么多。此地没有咱那边的船料费(按商船的梁头大小收费)和商税,只设了什么码头费、检验检疫费、验货费。也正是因为此地关闸费用便宜,很多做海贸的人都会来。”

和琳听了愕然,他扫视着港口上的各种设施,尤其是一里外的那座三层的高楼,心说就收这点钱能干什么用?于是追问道:“那杂项呢?就没有官吏勒索?”

“杂项也是没有的。听说之前有差役曾跟船主勒索额外费用,结果很快就被撸了差事,还贴出了告示,说是把那人流放到了苦叶岛去了。”

“哦?!”

马八十三抬手一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