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有一本帐(2 / 4)

令时的语气,半是训斥半是抱怨的道:“不过是格物之术罢了,理应当时就解释清楚!本官非愚昧之人,若是此事传扬出去,被无知百姓拿去造谣,岂不是令我北海镇名声有污?”

年轻军官自知理亏,连连点头道:“刘先生说的太对了!回去我就跟首长转达您的建议!”

刘大观听了,这才满意的捋着胡子,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态。等军官告辞后,他再度端详自己的大头照,心想当时还是太紧张了,神情应该放松些。再说要照就应该照全身像才对,只露个脑袋脖子,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拍一次......

话说在另一时空的十九世纪摄影术传入中国后,满清的官员对早期的“达盖尔银版相机”并不反感,也不害怕,当解释了其中道理后,应邀拍摄的人非常配合。看到照片后,都认为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臭名昭著的英国全权特派大臣额尔金勋爵詹姆斯.布鲁斯在与清政府高层官员会晤期间,也曾展示过照相技术。时任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和两江总督何桂清都不拒绝照相,神情也很放松。

与有知识的官员相比,反倒是民间普通百姓对照相视若虎狼,这其中固然有愚昧的成分,但当时老百姓对洋人的排斥情绪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京城民间就有流言,说洋人买来中国孩子,然后挖去他们的双眼,制作拍照的药剂;而被拍摄者就会失去精魄,乃至危及生命。到最后连曾国藩都相信这一说法,甚至煞有介事的拿出一袋装蓖麻油的明胶胶囊跟英国人讨论。

令刘大观没想到的是,那名军官回去汇报后,邓飞当即让参谋以司令部的名义下发一道命令,要求以后给满清官吏照相前必须要解释清楚,不能嫌麻烦什么都不说。到了第二天上午,司令部还专门派人来到县衙,把之前照过相的投降人员都叫到了一起,先是向众人表示了歉意,随后又给他们讲解了一下什么是照相。

东线司令部此举让一众投降官吏十分惊讶。在他们的认知里,当官的给下级赔不是,这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转念一想,人家既然给自己脸,自己往后做事也不能掉链子。

刘大观带着欣喜和期盼,踏上了前往富尔丹城的路途。而在另一边,被紧急召回巴城的何喜文得知赵新让他带兵攻略广西,心里顿时翻江倒海起来。

不是让我当婆罗洲总督么,赵王这是变卦了?话虽如此,能回两广也算不错了,只可惜不是打广州。

王远方宣布完命令,笑呵呵的让何喜文坐下谈,解释道:“你别多想,如果你愿意,婆罗洲的事以后还是归你负责,不过目前暂时放一放。满清那边的形势如今有了重要变化,参谋部对两广的作战方案做了调整。”

何喜文脱口而出道:“出什么事了?”

王远方沉声道:“部队的保密纪律你知道,这件事只能传达到团一级。你回去后跟罗芳柏也说一声,免得他误会。”说罢,他就将和珅叛逃的事大概讲了一下。

何喜文听完下巴都砸脚面上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在他的心里,全都是“大清要完”这四个字。

王远方随后又嘱咐道:“打下南宁府,打通和云南的水路航道不是最终目的。你要盯着四川方面的动向,如果清军出兵云南,就得帮和珅他们守住东川府和云南府。”

“只是把他们挡回去?王长官,照我看,干脆把宁远府也打下来!据我所知,东川府南北长中间窄,清军要是隔三差五搞一下,咱们防不胜防。”

听何喜文这么说,王远方突然想起这位是四川人,于是问道:“你老家是四川哪里的?”

“潼川府太和镇,就在射洪南边不远,涪江边上。”

“家里还有亲人吗?”

“爹娘早没了,妹子也嫁了人,屈指一算,我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