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诡异的战场(3 / 4)

大炎不良人 鬼缔 5243 字 2021-11-25

不参合,不代表别人不参合,比如我们的许凯歌,许副将。

在殷氹带兵出现之后,久久不曾打开的城门,突然打开,许凯歌亲自带着人马出现在城外,但是,他并没有配合秦之豹他们,对沙漠军发起进攻,而是站在不远不近的位置,看着双方。

在秦之豹打算驰援秦赋的时候,许凯歌却提前一步,让人挡住了秦之豹他们的去路,美其名曰是展开对沙漠军的包围,实则却是不让秦之豹去驰援。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在于,秦赋和康德在展开最后的拼杀的时候,许凯歌派了一支三千人的小队,企图掺合进去,如果不是那五百重骑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可能康德不会被留下不说,很可能秦赋的两千五百人,包括那八百重骑兵,都会被留在这里。

幸运的是,以往表现平平的秦赋,在这一次对战康德的时候,表现十分的优异,成功的击杀康德,没能让这匹老马逃脱。

之前,秦赋在跟康德展开最后拼杀的时候,并没有再动用重骑兵,不是因为重骑兵在四次冲杀之后,体力达到了极限,而是因为秦赋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许凯歌的企图,把重骑兵摆在南边,既是断去了康德后撤,企图跟沙漠军联合的打算,也斩断了许凯歌想从中做文章的想法。

此时,不断秦之豹看向许凯歌的眼神,无比的阴沉,殷氹和秦赋看向许凯歌的眼神,也异常的阴沉,谁都没有想到,许凯歌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选择这样做。

秦之豹很疑惑,他搞不明白,许凯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为了功劳?

显然不是,许凯歌带着三万人拿下北宛国,这本身就是极大的功劳,更何况,他在康德带兵来攻打北宛城,坚守北宛城多日,北宛城始终没有失守,这也是极大的功劳。

有这两大功劳在身,不管之后西征军的情况如何,不管西征军在西北的战局走向如何,许凯歌回到京城,不敢说连升三级,肯定会得到重用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大好,没必要这个时候跳出来抢功劳。

既然不是为了功劳,肯定是为了别的东西,比如说把秦嘉涆的儿子秦之豹,永远的留在这里,比如把许一凡带来的五千人的驰援部队,葬送在这里。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从许凯歌昨晚的种种做法来看,他就是这个打算,可问题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许凯歌和秦之豹的关系,其实不算差,在他们还没有进入西征军之前,在长安生活多年的秦之豹,跟许凯歌是认识的,虽然不是什么推心置腹的朋友,可至少也是比较彼此的,二人又没有私怨,更没有家仇,不至于翻脸吧。

在西征途中,秦之豹不止一次的救过许凯歌的命,其中的交情不可谓不深,如此一来,许凯歌就更没有理由和必要置秦之豹于死地了。

如果要说理由,却也有。

权利的争夺。

西北的战役打到现在,西征军的未来其实可以预见的,康城能否守住,大家心里都有数,一味的死守肯定守不住,现如今,西征军继续固守康城,只是为了给后方百姓的迁徙争取时间罢了,等到百姓迁徙的差不多了,康城也就没有固守的必要,西征军肯定会撤回西洲城的。

西域联军在之前接连吃了大亏之后,最多就是收复失地,在西洲城跟西征军展开对峙而已,一切都会回到最初的。

只要安全的渡过了这个阶段,那西征军就不再是西征军,而是镇西军了,西北边关的仗肯定还会打,但是,肯定不会像之前那么惨烈,如此一来,西征军的权利就会发生改变。

殷元魁作为主帅,在西征军变成镇西军之后,他肯定不会继续留在这里,朝廷肯定会让他去往其他的战场,比如让他亲自带兵收复海洲,或者让他带兵去福州,只有收复了这两个地方,殷元魁才能继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