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9章 ‘先例’的重要性(3 / 4)

但对于之后的所有诸侯、国君而言,这件事,却是毫无疑问的‘先例’。

自那之后,战国列雄中从不见公、侯、伯、子、男、君,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王’。

甚至就连‘君’这个周天子才能分封的爵位,都变成了各国君主封赏臣下的手段;到秦之时,自相国大位上隐退的吕不韦,更是被始皇嬴政恩封为:文信侯。

这,就是‘先例’的重要性。

在齐威王、魏惠王之前,列国君主除武王之后的历代楚王之外,没有一个人敢自称‘王’;

但在齐、魏徐州相王之后,列国君主不甘落于人后,真相自立为王。

这其中,自然有周天子愈发势微,甚至彻底失去威严的内在因素;

但徐州相王这个‘先例’的重要性,也同样举足轻重。

在原本的历史上,汉室帝王也曾因类似的‘先例’,而数次改变自己‘易储另立’的看法。

如太祖刘邦,碍于‘嫡长子继承制’这座大山,打消了易立刘如意的念头,仍旧以嫡长子刘盈为储,便算是为后世之君定下先例;

而之后的文帝刘恒,也曾生出过废太子刘启,易立幼子刘揖的打算;

——在念头最强烈之时,就连贾谊,都被刘恒派去做了刘揖的王太傅!

但最终,受‘太祖本欲立幼子,然终仍立嫡长’的先例,放弃了易储另立的念头,使刘启得以在二十三年的储君生涯之后,继承了汉天子之位,史称:汉孝景。

到了景帝一朝,景帝刘启也同样生出过易储另立的念头,但同样的,出于对‘先例’的尊重,第一时间并没有另立,而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将长子刘荣立为了太子储君。

只可惜,‘先例’的能量再庞大,也打不过太子刘荣之母粟姬的那句‘老狗’;

被这声老狗一激,已然病危的景帝刘启愣是撑了过来,火速让粟姬‘病故’,又因罪废刘荣储位,废为临江王。

而后,在继位第七年就已经病危的景帝刘启,竟咬牙硬撑着,在皇位上又撑了足足九年之久,为的,也只是让储君刘彻再年长些。

在此之前,无论是文帝刘恒,还是第一次生出‘立幼’念头的景帝刘启,都曾因‘先例’而作罢;

但在此之后,嫡长子继承制,便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圣性。

而此番,刘盈出于‘养民’的考虑,下令停止安陵、安陵邑的建造工作,便算是为后世,立下了一个危害性极大的先例。

——陵邑制度的废除,自然是很难;

但若是以刘盈这个‘先例’,先暂停陵寝、陵邑的建造工作,然后将停工期无限延长,一直到天子驾崩······

“呼~”

“大意了啊······”

心有余悸的发出一声轻叹,刘盈便苦笑着摇了摇头,望向王陵的目光中,也不由带上了满满的感激。

此番,刘盈来安陵邑视察,并没有召王陵随驾。

所以王陵此番,是自己主动前来,以‘陪同视察’的名义,来劝阻刘盈的。

对于王陵的这个举动,刘盈非但没感到丝毫不满,反而是在心中生出了阵阵感激。

思虑良久,刘盈终还是笑着抬起头,却并没有第一时间望向王陵,而是看向身旁,仍旧面色惶恐的少府阳城延。

“还劳少府遣人,代朕转告丞相:朕欲止安陵、安陵邑之筑建事,然安国侯拼死直谏,朕亦无他策。”

“故安陵、安陵邑诸事,一切如故;明岁开春,关东地方所举之豪强富户,务当迁入安陵邑。”

“另,着丞相行公文于关中地方郡县,明言此间,朕欲止陵、邑建筑事,然为安国侯所阻之事。”

“——尤安国侯之谏言,勿当一字不漏,为关中地方郡县,凡百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