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大清之福,万民之福(2 / 4)

织明 蜗牛非牛 211 字 2022-06-30

到他的错处,也只能暂时先把他震慑住,很难将之一棒子打倒。

只听他对多尔衮问道:“睿亲王,你劝朕不要驻营高桥,不无道理,不过如何与南军为战,你也说说吧。”

多尔衮面上满是恭顺的神色,出列回道:“是,皇上。”

他说道:“奴才很赞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见,南军势大,又兵威正锐,可先避其锋芒,倚仗山险工事,耗尽其锐气才是正举。

南朝总督数十万大军,这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的粮草辎重?

若与之长期相持,怕南明朝廷内部非议立起,待其气丧食尽之际,我大清勇士就有可趁之机,那时鼓勇而上,还怕南军不败!

我国粮草供应虽也颇为艰难,不过,好在上下一心,虽困难相同,可比起南朝来说,我师优势就多了不少。”

多铎很奇怪地看了哥哥一眼,他觉得多尔衮最近活跃不少,对黄台吉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越发忠诚勤勉起来。

多铎猜不透多尔衮内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过,他与大哥阿济格不同,多铎向来都是以多尔衮马首是瞻,此时虽心中不解何意,但仍然不耽误他连连出声附和。

只有阿济格在旁边十分不和谐的“哼”了一声,他冷冷地看了多尔衮与多铎一眼,对这两个一母同袍的弟弟,他可是一点好感也没有。

或许是因为两个弟弟抢了他的牛录、旗丁,甚至抢了他的旗主之位,可这些明明都是黄台吉的手段而已,但他却硬是将一腔的怨愤都记在两个弟弟身上!

拉小打大,这不是分裂对手实力的最优选嚒?

可阿济格这个憨货就是不明白,也或许是发自内心对弟弟的怨愤,更有可能还是觉得两个弟弟处处强于自己,处处强出头,完全没把他当做大哥来尊敬吧!

就在这时,多尔衮又继续说着:“我师驻营所在,各处山险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南军战力锐气。

又有女儿河畔驻军,将来待南军气丧,或是相持日久,南军防备疏忽,就可以奇兵渡过女儿河,直插入杏山,一举截断南军粮道。

我八旗勇士长于野战,到时南军士气丧尽,必定急于奔逃宁远,以为就食,我师就能一鼓而胜,追击截杀,大溃南军精锐,奠定万世不表的基业。”

对于多尔衮所提之议,除了豪格和阿济格这两个憨货外,御帐中其他的诸王各大臣都纷纷表示赞同。

帐内众人皆言南军兵多势猛,如求速决,恐力有不及,而采用环松山驻营,与其相持,睿亲王“以待食尽”的战略战术不错!

黄台吉淡然听着,他心中其实早己定计,头午在石门山上观瞧明军阵势之时,只不过有些事情他还需要再行确认一番罢了。

适才听了众人的意见,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但是却还未到向众人透露的时候。

黄台吉能坐上这个位置,又将当初的四大贝勒收拾得服服帖帖,自有其本事,除了心思缜密之外,战略眼光也很是独到。

在他的带领下后金变成了清国,他也从大汗变成了皇帝,蒙古、朝鲜先后臣服,各旗旗主贝勒们也在大明内地抢得盆满钵满,自然都对他心悦诚服。

而今,他心中虽有一个独特的想法,但只要还有一丝疑虑,他便不会说出口来,可只要他说了出来,那就是金口玉言,诸王贝勒大臣们必须要坚决执行。

黄台吉开口说道:“睿亲王,烦你再将月初那场战事,给朕详述一遍。”

多尔衮闻言先是一愣,当即出列,将八月初三日与明军那场大战的布置,以及详细的过程当众讲述了一遍。

最后说道:“……当日经过,便是如此。奴才或有遗漏之处,也请肃亲王从旁补充。”

豪格闻言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他没有什么可补充的,多尔衮讲述的当日作战过程,既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