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密议(3 / 4)

织明 蜗牛非牛 211 字 11个月前

准前方六十步外标靶。

待其练习一段时间的端铳瞄准之后,才进行瞄准射击的实弹考核,既每名铳兵依序进行射击考核,每兵允许试射一发铳弹,按射击成绩的优劣给与对应奖惩。

既按照射中标靶并将之击碎,为优等;射中标靶却因未命中中间,而没有击碎标靶,为合格;而未射中标靶者,即为不合格。

而优等者给与赏银的奖励,合格者不奖不罚,不合格者每兵罚下月月俸的一半,且还要给与抽打军鞭的惩处。

张诚此法虽也在勇毅军的新兵中大范围使用,但在实弹打靶考核时候,每兵都是一个弹药包的射击基数,毕竟他坚信神射手都是靠弹药喂出来的。

勇毅军的铳兵每月都要打射十发以上的子药,倒不是张诚不拿银子当回事,而是因为他铳兵的无比重视。

平时多耗费些弹药,战时才会有优异表现,才能尽可能多的杀死杀伤敌人,进而减少己方无谓的伤亡。

但蓟辽各将却舍不得拿有限的弹药,来给铳兵喂射击精准度,在他们眼中那可都是真金白银。

所以,他们对于张诚所提之法,大加赞扬,纷纷表示此法最善,他们回去后都要以此法操练自己营中的铳兵。

…………

两日后,永宁伯张诚亲自陪同谢四新等人前往宣镇北路,观摩勇毅军设在云州的匠营工坊,参将魏知策、参谋王元景、参赞刘敏慎等人也一同随行。

在这两日中,祖大弼和吴国贵也代表辽东总兵吴三桂,与张诚洽谈了合作开设工坊的事宜。

除了此前张诚与吴三桂商定的制烟工坊外,吴国贵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在辽镇设立云州铳定装子药的制造工坊!

吴国贵的理由很充分,定装子药是一个十分纯粹的消耗品,而这一次蓟辽军将所购买的数量又十分庞大,如果全部在宣镇制造不只工期漫长,运输也是一大难事。

而辽镇各种制备火药的材料齐全,若是能派出工匠前往辽镇设立弹药制造工坊,就比只在宣镇生产要方便许多,而且也省去了运输环节。

为了能够说服永宁伯同意这个建议,吴国贵更是代表辽东总兵吴三桂承诺,辽东各将只负责保证工坊的安全,绝不参与工坊的管理等事务。

且永宁伯还可派驻一队军士常驻辽东,专门负责弹药工坊的驻防守卫事宜。

吴国贵这就等于是当面表明,辽镇诸将绝不会设法窃取其火药配方,更不会强占其设在辽镇的弹药工坊。

见他都做出了如此保证,张诚不由也是十分心动,不过,他并未立即答应吴国贵的这一请求,只表示自己可以考虑他的这个建议。

…………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九日,张家口堡,范家大院内的一间偏厅里,被暖炉烘得热气腾腾,与外间料峭的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如许多史志载:“独石,张家二口乃宣府之项背;宣府乃京师之屏翰。”

在长城沿线地名中的“口”,一般是指修筑长城时经过的天然水口或自然通道,张家口的“口”就是指宁川水口。

即宁川水出崇礼深山之后,在今长城处经过的东高山与西高山之间,而形成的一个天然水口。

古时修筑长城不能封堵天然水道,只有驻兵把守,而若是派兵驻守,就要有个名字,而该水口附近有张姓人家居住,便取名“张家口”。

初时,守卫张家口的明兵驻宁远堡或右卫城,但都与该口相距较远,如有紧急军情,因来往不便而不利于防守。

遂于宣德四年在距该水口三里许的西南方向修筑了一处军堡,以驻兵守“口”,因该堡所守之“口”名“张家口”,故名张家口堡。

在嘉靖年间,张家口堡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后在万历二年,张家口堡的土墙也进行包砖加固,城堡的规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