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生意也可发家(2 / 4)

,朝廷就会垮掉。

所以第一个分配便是得让底层的农民有活下去的可能,只要他们能够活下去,便不会造反。

所以,要给他们土地,土地在哪里,在那些大地主的手里,怎么让大地主心甘情愿的拿地出来,要么就是拿着刀子抢,要么只能拿利益置换。

所以我的想法是,利用银行造出一个规模更大的饼,便是将未来五十年大宋朝最挣钱的行当,从土地转移到商业上。

银行聚拢的资金,经由朝廷分配出去,在各地大兴工程,而工程会造就更大的财富神话。

这些承接工程的、工程的建材供应商、工程的相关上下游都会因此而得益,到时候算起来,土地的收益便显得不足一提了。

到时候朝廷以这种利益交换,让他们出让土地,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底层稳定,朝廷自然就稳定了。

田地在大地主的手里,朝廷收不到税,但在农民的手里,朝廷却是能够收到田赋的,有了大批纳税的农民,朝廷还怕没钱?

而安石公担心的朝廷偿付问题,其实不必担忧,朝廷每投下一笔钱,都会在税收上重新收回来。

比如说造一条路,朝廷将其承包出去,承包商需要招募工人,于是便有上万工人受益,工人拿钱会消费,消费则商户受益,商户受益则朝廷收税;

承包商还得购买各类建材,建材供应商也需要往更上游进行采购,如此原先的一笔钱,便在各个环节流通起来。

商业繁荣起来,商税便会水涨船高,各个方面归拢起来,到时候朝廷依然不会亏本,但整个大宋却是因此而富裕起来。

总而言之,朝廷投在基建上的钱,最终都会转变成为税收的模式回馈朝廷。”

陈宓给银行的作用做了一个总结。

王安石点点头道:“今日便到这里吧,静安近期多多关心官司的问题,先把这个给洗脱,有个清白身,才好报效国家嘛。”

陈宓点头笑道:“还要多赖安石公帮助。”

王安石点头道:“这个是自然。”

陈宓与王雱点点头,便起身离开。

王安石目送陈宓离开,低下头思索。

“爹爹,我总是感觉这什么银行法不太靠谱。”

王雱道。

王安石道:“怎么个说法?”

王雱道:“银行倒是还真有所谓的放贷的吃利息的好处,若是青苗贷能够铺展开来,不仅利农,而且对于朝廷也是一大收益。

往年农民跟地主借贷,都是借高利贷,若是咱们有银行,就不用看这些地主盘剥农民了,而且还能够增加朝廷的收入。

但其余的比如说什么搞什么基建啊,呵,所有的投入都会通过税收回馈朝廷……这仅存在与理想状态下,撒出去的钱还能回得来?

是,朝廷能够收税,但每年能够收多少税,其实都是定额来的,多出来的部分,不过是那些贪官污吏的盘中餐罢了。

还有,什么拿商业利益换农业的安稳……这也是笑话了,有这样的利益,他们干嘛一定要拿地来换,他们一定是全都要!

想要将好处给到农民,那是想也别想的,爹,和这些贪婪的地主是没法合作的,那些奸猾的商人也是如此,诸般法子都没用,唯有用强权强行推下去,这才是惟一的出路!”

王安石听了王雱的话,缓缓地点点头道:“你也别这么说他,静安不过十六岁的年纪,也不像你一般与我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想法有些天真幼稚是正常的。

不过想法的确是挺好的,尤其是这银行法对于青苗法的助力,的确是可以减少很多的问题的。

好的想法要采用,不好的就摒弃,这才是变法成功的关键,咱们也要听得进话,不能听到不喜欢的就勃然大怒,以后谁敢向我们进言?”

王雱知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