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大才曹参(2 / 2)

作是荣耀与权势的相国之位,现在重比泰山。

事情来得比天还重,但曹参还是像以往那样带着他手下的人在衙署里喝酒赌博掷色子。以前见到他这副德行,陈平只想跟他痛痛快快地打一架,可现在,陈平心里更多的是心疼。

他心疼曹参,也心疼已故的萧何,更是为自己心疼。

自从陈平从东陵回长安后,朝中又恢复了平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地祥和。可陈平知道,此时的大汉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一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底下早已波涛汹涌了。

朝廷对这些个出卖大汉之人出手是迟早的事。

曹参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做到了完美的程度。

早在三年七八月时,曹参就把选举“孝悌力田者”的政令下达到了大汉朝的每一个角落。百姓务实,更看重朝廷允诺的“免除赋税徭役”的这一点。

听年末到长安述职的地方官吏私下里形容过底下的盛况,稍微符合条件的削尖了脑袋要上;不符合条件的,看热闹的心比大路上瞅新娘子的大红花轿还要得劲,一个个的,可劲地挑那些被选中了的人的错处,然后一大拨一大拨的贤良被舆情给刷下去了。

那些个刷下去的,比一开始就没机会的还要闹心个十千百倍的。

陈平很佩服曹参的手腕。

通过举孝廉,让百姓之间互相瞪大了眼找错处,而朝廷这头,只要从他们的言论中捕捉蛛丝马迹就可以得知很多以前很难知晓的秘辛之事。

果然还是曹参更懂人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人求生的本能。

通过这一波操作,朝廷差不多是满载而归,既正了风气,又赢得了人心,最重要的是,让某些个连刘恒都不知道的间者都浮出了水面。

不过朝廷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按曹参的话说,就是“知道就行,暗处的,等着他们自己犯错再采取行动不迟。”

听了曹参说的情况后,陈平时常进去陪刘盈说说话,讲讲他发迹以前与刘邦的二三事。

刘盈听得很认真,还时常夸陈平说如果他不是因缘际会成了入了朝廷,靠这张嘴吃饭也饿不着。

陈平与刘邦的二三事中,总少不了那个叫郦食其的老头儿,还有第一次见他时老头儿仓皇出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