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事实胜于雄辩(1 / 5)

一名御史官员当即问道,“杨大人可知道未经皇上圣旨擅自收重税是何罪?”杨廷麟看了看这位官员,躬身应答“擅设税场,应徒一年”那名官员不依不饶,继续说道“知道就好,你擅自收税,难道就不怕激起民变?商旅被盘剥,再加价与民,岂非苦害百姓?本朝以农为本,该以农税为重,为何反本末倒置?难道大明律法在此地成了儿戏?”一席话说得有头有脑,里面夹枪带棒,所有官员都看向了杨廷麟这个天津知府,这番话若是普通地方官,真的很难回答,毕竟已经触犯律条,可杨廷麟早已成竹在胸,根本不怕同僚刁难,听闻之后反笑了起来,“我朝注重农户不假,可每亩收成不过三四百斤,而税收最少都要二两银子,一两石已然上交,农户还要交地主租地银,可用于养家糊口剩余多少?下官算过了,一户耕种十亩之家,能有五六百斤留下已算是幸运,这还是丰收年景,若是碰上天灾,根本倒贴都不够,民以食为天,若百姓种田无所积存,无法生存必然民变丛生,西北十数年来就是如此,自朝廷要下官来天津知事以来,苦思冥想,觉得唯有减少农税,安定农户,才是上策,而又不能不顾朝廷税收,下官初期也是抱着试水心情试行商税,仅仅十抽一,哪知道众多商户非但无意见,还异常踊跃,深怕被天津官府拒之门外,诸位若是不信,尽管找商家核实,包括其他杂税,众多小商贩也是争相缴纳,并无任何强迫或摊派,圣上面前若杨某有半句欺君假话,甘愿领罪。”

杨廷麟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这位仁兄说得加价与民,害苦百姓,大家可看看我天津百姓,可有沿街乞讨卖儿卖女家破人亡者?非下官自夸,大明境内各府州县,要是都能如天津这般,不说王道乐土,安居乐业却是真真切切尔”杨廷麟说完,很多官员频频颔首,一路过来就没见到饥寒交迫之人,所见之人皆面无菜色,衣着得体,眼睛里充满希望,都是做过地方官的,光这一道,足可以说百废俱兴,官府治理有方,政绩卓异。那名官员还想发难,上面的崇祯狠狠瞪了他一眼,开口说道“杨卿一年多来幸苦了,看着比前几年瘦了些许,想是诸事操劳,还望多顾惜身体要紧”皇帝关心臣下,一句话就让杨廷麟跪倒在地,眼泪婆娑,圣心烛照,天恩浩荡啊。

跟随来的首辅薛国观赶紧出来,“内阁已然商议,由天津试行商税,天津久被兵祸,几成不毛之地,能做到如今的局面,已属不易,圣上和内阁一直都是清楚的,不必再过多纠缠,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能臣,伯祥治下非但百废俱兴,还能为朝廷增加百万收入,放眼全国实在找不出第二人,故有大功而无过”薛国观一番话说得有理有节,所有官员都不再吹毛求疵,在增加如此多财政收入的同时,还市场繁荣,生机勃勃,的确不是一般的功劳,尤其跟来的户部工部官员,更是激动,哪一样都要钱,不当家不知柴米之贵,光靠那些空洞说教没有银子等于零,现在光天津就能上交百万银两,如果全国各大城市都这样的话,那朝廷的日子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他们这样想,皇帝也是这么想的,当然崇祯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解释的,于是他问道“杨卿起来吧,朕看沿途百姓个个衣食无忧,而天津四周想来土地并不多,又用何法让其养家糊口,不至于冻饿街头?”杨廷麟站起来躬身回道“此处百万多流民,除了数万人耕田种地外,大部都给天津官府和神兵卫做工,神兵谓之以工代赈,即每天为工厂做工,工厂矿山按月付薪酬,尤其塘沽一带,每日做工者几达数十万,他们不似我大明服徭役兵役杂役,即使有所差遣也都是按劳付酬,绝无免费或拖欠,而百姓拿到酬劳即可买米买盐,养家糊口,即使是妇女也都在纺纱织布,或者裁剪服装鞋帽,绝少不劳而获之徒,故家家户户均有结余,不至于冻饿街头”

一位礼部官员又要站出来提问,杨廷麟直接说道“这位大人是否要说男女有妨,怎可一起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