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饶命(2 / 4)

忠心的,他们代表了老一代对大汉恩德的感激。后来匈奴人的不安分,都是因为汉庭的昏庸和战乱,给一些心怀异志的族人创造了机会。

看来什么时候,都得自身强大,别人才不敢小瞧于你。

云中的鲜卑人经此一战,根据王安的描述,王博估计鲜卑人的青壮,应该损失了最少一半,步度根现在恐怕已经火烧眉毛了,正想办法极力安抚自己的族人了吧?哪还有时间顾得上再来进犯兴汉城?

当下王博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发展和壮大兴汉这个新生的小政权了,等攒足实力后,如果能够赶在明年张纯叛乱以前,一举拿下鲜卑人盘踞的定襄、云中、五原,那剩下的南匈奴人,臣服指日可待!如果再安抚教化数载,就变成了汉人,也不存在对立的矛盾了。

而要想发展壮大,在这个乱世之中,不外乎钱粮自足、兵甲自立两样。

简单说,就是最起码粮食要达到自给自足,让兴汉人能吃饱,这是根本。这一战也让王博感到此事的紧迫性,商队仅仅断绝了一个月多点,兴汉城的粮食供应已经捉襟见肘了,要不是后来一战大胜,那王博最需要担心的就不是鲜卑人的数万大军了,而是自己下顿吃什么的问题啦。

就学曹操的屯田吧!眼前这两条哗啦啦的河流,可不能像古人一样看着白白浪费掉,去整一些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垃圾诗赋,咱整点水渠啦、水车啦,用来灌溉农田多好?王博一想起这些个“诗仙”呀,“词圣”呀,就来气,都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愚民玩意儿,普通人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饭碗……。闲下来的王博又开始神游之旅了。

好长时间没有坐在一起的陈融,这时候找上门来,向王博诉苦这个后勤苦力营最近俘虏太多啦,虽然给杨凤分去不少,但仍然是人满为患,陈融身边也没什么得力的武将,对着这些身强体壮的鲜卑大汉,是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乱子。再说现在两关和道路已经建设完善,用不着大规模的苦力了,各个作坊又不敢用他们,还得管吃管喝……说了一堆,其实就一句话我不要这些白吃的胡人啦!

王博看着白发添了不少的陈老爷子,连忙道歉“陈老恕罪!恕罪!清逸疏忽矣!”

刚刚还撅嘴的陈融,马上换成一副慈祥面容,叹道“主公勿如此,融观主公领吾众一路走至今日,无一日不殚精竭虑,唯恐吾兴汉陷万劫不复之地!唉,难为主公矣!”说着还抹了一把眼睛“吾此老骨舍弃又何妨?在融心中,汝岂仅主公之名?吾早将视为子侄辈矣!……”。

絮絮叨叨的说了不少,像极了前世的母亲。王博不由得一阵暖流冲上心头,眼圈泛红道“陈老待清逸如亲人,吾愧领之!现清逸孑然一身,不若……”。

谁知老家伙一听马上打断,摇头晃脑地一溜烟儿跑了。

“老不正经!整哭小爷倒溜了!”王博笑着心里暗骂道,但他也知道陈融之意,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兴汉军里的威严,才不惜以逃跑来拒绝的。

感动之余,又想起正事我该往哪儿安排这些俘虏呢?送回去?显然不行!对呀!开荒、备耕,嗯…再把御奴关到武进县的山路修了,来年还得出云中揍鲜卑人呐?

想通后,王博马上叫来杨凤,然后让他负责此事。

首先找一些老农到河边,划定适合耕种的地方,分一半鲜卑俘虏去将上面的杂草树木直接焚烧,清理出来,准备明年的春耕。剩下的一半,直接打发去修路。

杨凤听王博让俘虏去修路后,有些古怪地看着他,最后忍不住插了一句“如此天寒地冻!如何修路?”说的王博一愣后,哑然失笑对呀!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索性一挥手,给了一句可以先采石嘛!反正不能让这些胡人闲着!把问题推给杨凤,再也不理。

也许是看见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