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套我话(2 / 2)

步天为凰 步天为凰 2789 字 2020-03-30

、发育、发展、消亡。这个规律被称为基因。植物有道,在阳光下、土壤中、水里有序地繁衍生长。这个有序被称为光合作用。

动物有道,在大自然中有规矩地繁殖生育,传承衍生。这个规矩就是适合生存。人有道,在自然界中有常地繁衍生息,传宗接代。这个有常就是精气。”

御瑶盘说“人是宇宙万物之灵,依道而行可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可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可通天达地,出入幽冥;可身心健康,长生久视。因此,人要活,必须重视生。重生、乐生是衡量人有无道有的标准,也是道教化人的基本原则,”对生命价值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是道教化世人始终不渝的传统。《道藏》中首部经典《度人经》开篇便强调“仙道贵生”。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卷114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后来进一步发展为《老子想尔注》第25章说“生,道之别体也。”刘宋时期《三天内解经》则宣称死王不如生鼠。隋唐之际问世的《太上老君内观经》把道教化世人的理想追求概括为“生道合一”。”

事实上,中国古老的道教自其产生便是一个重视人的现实生命的宗教,所以重生、贵生也是道教的一个基本特性。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万物中又以人之生命最为宝贵,“天地之大曰生”,“生”与“道”是合一的。道教的各种经典中无不把“贵生”、“重生”和“养生”的思想作为其阐述的基本内容。在道教看来,生命是最可贵的,希望人人都能尽其天年,以至长生久视。道教《五符经》认为“天生万物,人为最贵”。《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亦说“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抱朴子》说“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妙真经》则说“德莫大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