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股力量的离开(2 / 2)

江阳王 牧童骑神牛 2639 字 2020-04-15

一计若是把每家的墙头用砖加高,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吗?

何歆的这个大胆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想要组织火势蔓延,最好的办法就是“治墙”,在墙上面下工夫,这实在是一个好方法。一家着火,不至于连累数家。

当老学究讲出这个故事的时候,崇祯为之震撼,从一个耄耋老人之口讲出的这个故事实在可以被载入史册。

老学究听到崇祯的夸耀以后,精神更足,道“先祖如何“治墙”,也是下了一番苦工,何歆的方法是当时的五户人家分为一组,而到了第五户人家的时候,他们的墙壁就必须内收一尺六寸,用来建造高出屋面的枪,他把这座墙叫做“封火墙”。”

剩下的其余四户一齐筹资买砖、出工砌墙。

很快,何歆便以政令的形式强制推行封火墙的这项行之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

雷厉风行的作风,短短的时间里,徽州城乡出现了数千道封火墙。

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直困扰人类的火烧连营的问题,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从此,徽州成为了独特的徽州。

后来,随着徽州百姓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百姓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

后来聪慧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

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在听完老学究所讲的故事以后,崇祯皇帝不由生起了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付出和智慧结晶,无一不是在了他们的后代们能够牢记他们曾经走错过的路。

每家每户,都似一座围城,他们把自己一家人牢牢的围困在里面。

就如同孤老的老学究,肚子一人守护着这座有着数不清年龄的老房子。在他的内心似乎亦也有一座孤城。

人类很孤独,同时又害怕受到来自外面的伤害,所以他们选择封闭自己,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对外界充满抵触。这是极其矛盾的心理,他们渴望的,或许就是那最真实的,却又是最遥远的…

听完老学究的故事以后,崇祯觉得无以回报,于是便很俗气的留下了一锭银子,老学究震惊于崇祯的大手笔的同时,又坦然接受了这样的恩赐。于是对徽州蓄奴事件的调查豁然开朗起来。

或许蓄奴事件的背后,并没有那么复杂,或许只是一个家族对于另外一个家族的抵抗。或是一股力量的爆发,和另一股力量的衰弱。

白皓、白开旺、周管家和其他白府人…他们的离去,预示着以白开旺为代表的一股力量被打压下去,他们的退出或许并非出自本意。但他们的牺牲,能够换取的是他们宗族不被完全消灭,他们以悲壮的方式离去,为的就是保存整个宗族的苟延残喘。

一股力量的离去,势必会有一股力量崛起。崇祯需要做的就是等待,这股力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