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论功行赏(下)(2 / 3)

大宋枭途 任鸟飞 3506 字 2020-04-16

高俅可是收过蔡仍的重礼的,而且蔡仍这次可是给他涨了大脸,所以他毫不吝啬的夸赞蔡仍道“何止是精通,他如果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怕是咱们大宋又要出一个狄汉臣。”

听高俅将蔡仍比作狄青,赵佶很是诧异,他道“爱卿如此看好蔡子因?”

高俅深深一拜,道“然也。”

高俅又道“臣也从武十几年,只遇两个有此潜力的年轻人,其一就是刘子文(刘仲武)之子刘锜,另一个便是蔡仍,他二人将来必是名将,必能率领我大宋雄师屡立战功。”

高俅亦是赵佶的绝对亲信,因此,高俅之言,赵佶深信不疑,况且,蔡仍的功劳在那里摆着,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赵佶问高俅“那依爱卿看,当如何封赏蔡仍合适?”

高俅道“依蔡仍所立之功,可累次从敦武郎升到武功郎,连升十二级,但臣觉得,官家可以示蔡仍以恩,再为他多升一级,特许他进入横行副使(诸司副使中的第二级,一般不作武阶官升迁之必经梯级),另外可将他所统领的金吾卫升为金吾军,许他担任一统领,统领金吾军,继续为官家剿灭宋江叛匪。”

老实说,依照蔡仍所立之功,这个赏赐并不过分。

而且,就算是连升十三级,蔡仍仍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武官,根本不值得赵佶为之费心。

不过——

赵佶还是挺重视蔡攸这个玩伴的意见的,他依稀记得蔡攸曾想过要磨练一下蔡仍,因此,他扭头问蔡攸“爱卿,你觉得蔡仍能担此职务吗?”

当初蔡攸之所以不同意蔡仍直接统建一军,主要是爱惜他自己的羽毛,不想将来受蔡仍的连累。

如今蔡攸已经用实际行动向赵佶证明过了他的“大公无私”,这种情况下,赵佶再想升赏蔡仍,可就跟他蔡攸无关了,他又何必枉做小人呢?

再者说,百香居两成的股份,蔡攸也不能白拿啊。

所以,蔡攸道“臣原以为六弟只是胡闹,并无统兵之能,怕他误了官家的大事,所以才想打磨一下他,让他放弃武途重归文途,现在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确有统兵之能,如此,他从武也好,正好可以为官家守土安邦,至于高太尉所说的升赏,微臣觉得也还算合理,毕竟六弟他是今科进士,如不是弃文从武,他早就是从七品的官员了。”

见蔡攸也不反对,赵佶又看向王黼。

王黼此人虽然毛病多多,但毕竟是宰执之臣,未来还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因此,他结合蔡仍的年纪,觉得不该如此升赏蔡仍,要知道,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最后就只能有两个结局,要么赵佶赐死蔡仍,要么蔡仍造赵佶的反,所以,在王黼看来,不论是为了大宋,还是为了蔡仍,都不该如此升赏蔡仍。

可王黼刚想张嘴将他的理由说出来,不远处的梁师成突然不着痕迹的摆摆手,示意王黼不要搅了蔡仍的升赏。

王黼见此,将已经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改口道“有功赏,有过罚,方能让人信服。”

三个重臣全都同意了,而且这真的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武官完全不必赵佶这个皇帝费心,所以,赵佶不再犹豫,道“那就依高爱卿所凑,升蔡仍为右武郎,赏蔡仍閤门宣赞舍人,金吾军统领,另外,赏蔡仍兵甲一幅、好马一匹、银绢二十匹。”

右武郎和金吾军统领没什么可说的,一个是武官第三十四阶(相当于后世的军衔),一个是实权,也就是统领一军(即两千五百人)的武官。

而这閤门宣赞舍人则为閤职,武阶官加閤职意味是可担重任的优秀后备人才,也就相当于重点培养对象。

从赵佶给蔡仍的封赏上不难看出,赵佶也很看好蔡仍,至少是在高俅、蔡攸、王黼的推崇下,赵佶很看好蔡仍。

仅十几日,封赏就到了蔡仍手上,金吾军的将士欢呼雀跃,只有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