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二章 风雨!(2 / 4)

啊,朕早就听说张御史刚正不阿,许久之前便听说,张御史曾治夏县,该县民情号称“健讼”,难于治理。

他到任后,从不轻易怀疑人们的行为动机,始终抱定勉人向上,与人为善的态度,尽心开导教诲,决不以小恩小惠笼络,诚恳劝导他们从善去恶、改过自新。

许多爱好诉讼的人受到教育,都谢罪引退,不再横生枝节、无理取闹,夏县的社会秩序变得异常良好。

当灵宝的百姓知道朝廷派出考核官吏治绩的使者经过时,围住使者请求说;“现在夏县的张公是我们从前的好父母官,恳祈天使怜悯我们百姓,将他调回!”

使者高兴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如实向朝廷汇报。

当张戬离开夏县时,百姓四出远道相送,交通为之阻断,无法行走。

父老们说:“以往许多人认为我们县的百姓不善良,喜好诉讼。可是自从张公来治理之后,诉讼的事大大减少,几乎绝迹。只有张公了解和相信我们县百姓是不喜欢诉讼的啊!””

赵顼说得很详细,冯怀恩越听越高兴,赵顼对张戬的评价越高,那就说明他对王安石的不满就越多。

而且从赵顼关注点来看,他赞赏的是张戬抱定勉人向上,与人为善的态度,尽心开导教诲,决不以小恩小惠笼络,诚恳劝导他们从善去恶、改过自新的治理方式,这与王安石的法治已经是两条道路了。

赵顼以前崇尚法治,但现在这番话中,却是有了一些改变,这估计是对王安石已经很不满了,才会有如此言语。

不过赵顼也就是抱怨一下而已,之后便让冯怀恩带着一些东西登王安石的门,请王安石出来继续主持工作。

至于对于张戬的处理,则是让他去地方当知州。

这个处置算是对双方都给了台阶。

与王安石来说,张戬算是被贬谪出京了。

与张载来说,则是官家给了面子了,以张戬的官职,若是当真便贬谪出去,给个知县也就完事了,但赵顼却是给了一个知州,那不能完全当做是贬谪来看待了。

双方都给了面子,王安石也就顺势出来了。

只是他的麻烦也就刚刚开始而已。

远在江陵府的陈宓也听说了这事情,是他的老师张载给他说的。

谈起这个事情,张载颇为遗憾,甚至有去国怀乡的感觉,他说,自从此事之后,王安石便对他有了颇多的警惕之意,有颇多排挤之事,当然之前也是颇为警惕,但近来的动作却是多了许多。

不过张载也说了,官家对他却是颇为倚重起来,这大约是你的工作十分卓越的原因,你在江陵府的出色表现,令得官家对于变法也有了不同的看法,朝中的大臣也屡屡谈起,说你在江陵府所做的事情,或许才是大宋中兴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王相公似乎对你有警惕之意,这也是对我有所警惕的意思吧,不过,为师要告诉你的是,只要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便不怕流言蜚语云云。

说起身体,张载却是颇为乐观,他说道,身体进来虽然不算太好,但又你请的名医,身体比起以前,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不过精力上却终究是有些下降了,但这是自然衰老之相,乃是天意,人力却是难以阻止的,也不必有什么担心的了。

张载说起这个事情,便有告老之意,他说道,进来身体不好,便时常有停下来好好歇歇的想法,想去横渠建个书院,好好地教书育人好了。

但想起我的弟子你还在为我们的理想而努力,便会责怪自己好逸恶劳了,所以,还是得好好地继续努力下去,为了我们的理想继续努力下去。

张载与陈宓的书信往来,有时候并不像师徒,倒像是朋友一般的对话,大约是因为很多时候不是陈宓向张载请教问题,而是张载得向自己的弟子请教问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