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二章 风雨!(3 / 4)

尤其是张载在朝中担任参知政事之后,陈宓也中了举,涉及到具体的政务方面,有时候陈宓对于政务的见解,张载都得佩服不已。

对于张载的来信,陈宓心中有些担忧,担忧有二,一是王安石的态度,二是张载的身体。

虽说陈宓在江陵府干得好,但现在王安石对于赵顼的影响还是很大,若是王安石认为他在江陵府的工作对于新法有影响,到时候王安石若是刻意打击,那可能会有大问题。

不说别的,就是将陈宓从江陵府调走,派一个王系官员过来,便有可能将大好的局面给搅黄。

二是关于张载的身体。

在历史上,张载的身体便不算好,现在已经是熙宁五年了,离着他去世的熙宁十年,也不过只剩下区区五年的时间,虽然他已经给张载请了名医时时看着,帮着调理身体,但有时候天命如此,也是很难避免的。

张载乃是关学的擎天之柱,张载还在参政位置上,关学便是显学,他便能够为陈宓陈定这些弟子遮风避雨,便比如陈宓在江陵府做的事情,虽说有赵顼关照的意思,但主要还是张载保驾护航着呢。

陈宓在江陵府对大户动手,虽然做得滴水不露,将大户通匪的证据都给落实了,但砍下的首级垒成的京观,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大宋来说,这般做法着实酷吏作风。

这般作风,若是换了一般人,被人在朝中弹劾,早就丢了官了,但陈宓却是依然以通判摄政,在江陵府稳如泰山,朝中的风雨竟然是一丝一毫都没有波及过来。

这自然是张载的功劳。

不过这些事情陈宓却是唯有担忧,但却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王安石会不会对江陵府这边的局面又意见,这不取决与陈宓,而是会有人用江陵府的成绩去抨击新法。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果不其然,很快朝中便有消息传来,说是司马光上书赵顼,说他对于江陵府的成绩十分欣赏,认为江陵府才是大宋中兴希望,江陵府的模式比起新法不知道要胜出多少,希望赵顼放弃新法,而是以江陵府的模式作为以后的发展模式。

司马光的上书顿时引起朝廷轰动,诸多的官员将目光放到江陵府上来,果然,当他们研究江陵府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江陵府竟然兴旺发达到了这等地步!

汴京的京朝官们的消息十分的灵通,而且渠道各有不同,有些是通过官员的朋友,比如说有同年在荆湖北路的,去信了解一番,也是可以了解到一些皮毛的。

而有些更是别出机杼,直接找到自家的管家,将涉及到江陵府的管事给找过来,这些管事们在江陵府做生意,自然会了解一些更加深入的东西。

这些官员实际上还真的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毕竟管事们做的是生意,是更加贴近江陵府的变化本质的。

江陵府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质上是经济的问题,如果仅仅从政治上去理解,肯定是不全面的,但如果从经济上去了解,才是更加接近原貌的。

通过管事们了解江陵府变化的官员们,在了解之后,在震惊的同时,第一想法便是赶紧加紧对江陵府进行投资,很明显,江陵府已经是成为大宋朝的第三个经济重镇了,而且是最有潜力的一个。

大宋朝原本有南北两个经济重镇,北方的自然是汴京城,南方的自然是杭州,但现在汴京因为市易法肆虐,目前看来已经不太适合做生意了,至少暂时不适合。

至于杭州,那里是经商的天堂,但由于先行者太多,想要再挤进去不太容易,竞争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这江陵府却是一块新的宝地,现在还在快速地发展之中,这个时候切入进去,一定可以打开一片新天地来的!

但这只是一些官员的想法,更多官员的想法,尤其是保守派的中坚官员们